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末随着积极心理学在国外的兴起,对主观幸福感、生命意义的研究也已迅速展开,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研究居多,但对于生命意义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于生命意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生命意义量表的修订、编制。本研究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对《生命意义感量表》信度、效度及适用性检验,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本量表有两个稳定维度生命意义感、寻求意义感,在青海大学生中适用;研究青海大学生生命意义现状,生命意义与主观幸福感、大五人格关系。对青海某大学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82份,男生82份,女生100份;汉族学生问卷119份,少数民族学生问卷63份;大一50份,大二47份,大三53份,大四32份;城市大学生50份,农村大学生132份;文科大学生75份,理科大学生107份。总体上青海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寻求意义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学生,男女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汉族、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生命意义感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责任心、主观幸福感、生命意义感上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生命意义维度中生命意义感与大五人格各特质存在显著相关;寻求意义感与除神经质外四个特质显著相关;主观幸福感与大五人格各特质、生命意义感存在显著相关。回归分析,神经质、外倾性、宜人性、开放性特质进入主观幸福感回归方程,解释总变异量的35.4%;神经质、外倾性、责任心特质进入生命意义感回归方程,解释总变异量的37.9%;神经质、责任心特质进入寻求意义感回归方程解释总变异量的18.4%;生命意义感单变量对主观幸福感回归效应显著,解释总变异量的18.4%。责任心特质通过生命意义感对主观幸福感存在间接作用。培养大学生积极品质,引导外倾性、责任心特质发展,鼓励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意义教育,提高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激发大学生寻求意义感,追寻自己独有的人生目的,人生意义,增进主观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