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临床应用的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wa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流作为反映生物组织血液动力变化的一个重要参数,实现对其监测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及疾病临床诊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相比于其他已有的血流监测手段,具有实时、全场、高时空分辨率的优势,且可对血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因此,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愈发引起重视,并将具有重大发展前景。但已有研究中,缺乏对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影响因素的综合性分析,其应用目前也往往局限于基础实验研究。因此,本文通过散斑图像数值模拟与模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性分析了影响激光散斑成像系统性能的多个参数,以此为指导设计构建了应用于大视场的同轴激光散斑成像系统并将其应用于临床皮肤病血流监测,进一步分析了与纤维内窥镜结合的内窥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中传光、传像的问题,以实现生物体腔内组织或深层组织的血流成像。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散斑图像数值模拟和模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性分析了影响激光散斑成像系统性能的多个参数及其影响规律。指出:在满足一定图像信噪比的条件下,激光光强对散斑图像的衬比影响很小,但光源相干性、偏振度下降,会增大成像系统的系统因子β;系统成像模块的放大倍数和光圈数均会通过影响散斑图像散斑颗粒大小而影响系统因子β,为满足采样定理,要求单个散斑应至少占据两个像素,但散斑颗粒增大会降低图像空间分辨率和衬比计算精度;系统图像采集模块的噪声水平升高会增大系统因子β,其曝光时间会影响系统的速度线性响应范围;实际应用中,需考虑不同成像系统间、同一成像系统不同参数设置下系统因子β的差异以实现流速测量结果的比对。由上述分析,为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综合指导。(2)根据大视场的应用需求设计构建了同轴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分析了系统不同应用条件对流速测量结果分析的影响:工作距离基本不影响流速相对变化的分析,但工作距离增大会使系统速度线性响应范围向高速方向发展;曝光时间不影响流速相对变化分析,针对大视场成像系统曝光时间不宜设置过短;观测角度改变基本不影响流速相对变化的分析,但观测角度增大会降低视野范围内不同观测点间的可比性;在满足一定图像信噪比条件下,强度均值对流速相对变化分析影响很小。进而将该系统应用于临床皮肤病血流监测,对病灶的定位与分级、治疗效果评价及治疗方案及时调整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3)为实现对生物体深层组织或腔内组织进行血流成像,将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与纤维内窥镜结合;提出了一种归一化衬比分析方法(nLSSCA),克服了传像光纤空间非连续采样对散斑图像空间统计特性的干扰,且相比于时间衬比分析方法具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统计精度;通过模型实验和动物实验验证对‘散斑驱动散斑’的光纤照明过程,所得流速信息与实际速度间保持有较好线性关系。
其他文献
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特殊的节目形态,已经被这个注重精英培养的时代所接受。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在20多年的自身发展历程中,已经取得了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
日本概况作为日本社会文化课程,是我校旅游日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与《综合日语》这样的基础课程相辅相成。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然后详细说明该课程实
<正>【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路线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
20世纪70年代,在当时国情下,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当年政策下的独生子女也已经以父母的角色登上历史舞台。随着社会转型,市场经济取代了传统模式的计划经济体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主要通过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展望未来,在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约束下,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此
研制的高耐蚀形膜磷化添加剂,在铁系磷化液中加入(10&#177;2)mL/L,膜层耐蚀性能提高10-20倍,CuSO4点滴实验可达200s。介绍了此添加剂的配方、配制、影响效果及对含添加剂的铁系磷化
论文研究以水汽相变技术为理论基础的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温湿度变化特性,并基于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利用温湿度变送器进行试验探究系统出口温湿度变化特性受到的影响因素
为了探索籽粒品质性状的动态发育规律和相关性,为相关性状的分子发育机理解析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与爆裂玉米自交系N04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近交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成为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战略思考。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研究制
作物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病、虫、草等生物侵害,轻则局部或个别植物生长受到影响,发育不良,重则整株或整片作物被毁,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