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1年10月到1945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南方局的领导下,战时陪都重庆举办了四次“雾季公演”,创造了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黄金时代。“雾季公演”作为社会文化活动,积极参与到抗战御辱、反对分裂的政治宣传洪流之中。话剧没有“下乡”和“入伍”,而是在重庆的都市剧场里,作为以中共为主导的文化活动,承载起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两股政治力量的角逐。话剧在与政治力量的纠葛与互动中艰难的开展工作,产生重要的社会反响,深入群众生活,在独特的历史文化空间中,呈现出40年代中国话剧的丰富性和驳杂性。使其成为中国现代话剧史上不可忽略的阶段。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引言概述了“雾季公演”及其相关作品在政治、文学史上的研究与定位。“雾季公演”作为中共主导的文化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政治力量的角逐场所,话剧艺术在40年代重庆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下发展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显示出话剧活动的政治文化宣传功能。第一章讨论了中共南方局领导的“雾季公演”向社会展开的过程:分别论述了中共对大后方戏剧活动的文艺政策和领导方式;“大后方戏剧”和“历史剧”在党的推动与领导下的广泛兴起;党对话剧活动的批评参与和舆论引导;话剧市场化走向的原因及影响。第二章讨论了话剧活动与大后方政治权力之间关系的发生、发展和影响。主要举例讨论了围绕话剧《屈原》和《野玫瑰》展开的政治论争。第二节讨论了处于国民党文艺检查制度下的话剧活动的展开形态。第三章讨论了话剧深入群众所达到的效果。分别讨论了话剧在市场作用,观众需求和政治宣传需要等因素下的走向与选择;通俗类戏剧受观众欢迎;话剧对市民生活的参与以及中共政治力量、话剧艺术与时代生活的共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