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自1月雪灾起,西藏暴乱、奥运圣火传递受阻,在北京奥运会越来越临近之际,对于中国的国际舆论持续走低,直至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
作为中国三十年来最大的自然灾难,汶川大地震在给中国带来极大伤痛的同时,却耐人寻味地成为了国际舆论环境的一个转折点,为奥运会的召开创造了平和的国际舆论环境。外国媒体,尤其是国际权威媒体在这段时间对于中国地震的报道,起了重要的作用。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正式实施,给予了外国媒体在华采访空前的开放环境。在这种新的工作环境下,外国媒体第一次深入中国内地全面报道中国的重大灾难。他们怎样报道这场地震?怎样报道地震中的中国?本文以国家形象为落脚点,以美英两大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纽约时报》、《泰晤士报》为例,研究它们所代表的西方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内容、报道方法。通过对《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地震报道进行各项数据统计、分类、归纳,在定量和定性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它们在大量的报道中,框架出怎样的中国国家形象以及它们的报道所产生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明确了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案,是全文理论范畴界定和实际操作框架的基础:第二章从地震发生后的媒体第一反应和总体报道的数量,宏观描述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为代表的西方媒体报道汶川地震的概况;第三章从报道思路、报道主题、变化趋势到具体的报道方式、特点,详细对所有报道进行多角度分析。
第四章以第二、第三章的研究为基础,从具体的数据和案例中,归纳地震报道中框架出的中国形象,涵盖了政府、军队、领导人、公民和新闻自由五大方面,并对每一个侧面进行探讨和阐述。
结语,针对国内普遍的“地震塑造中国正面形象”的看法发表了个人的见解并探寻原因,最后根据这一次外媒报道地震的启示,给新闻宣传工作和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