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采用DVCT心电门控轴扫及步进-轴扫方案扫描检查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病例,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病例及经DVCT非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的病例对照,研究DVCT心电门控轴扫及步进-轴扫模式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价值,并探讨DVCT宽探测器大范围扫描对复杂先心病的诊断价值及其在检查中的优势。 方法: 回顾性分析贵阳医学院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经DVCT检查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0例。研究组50例,采用心电门控轴扫及步进-轴扫扫描方案检查;对照组30例,采用非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所有患者均行TTE检查。并与手术结果或心导管造影等金标准对比,统计DVCT心电门控轴扫及步进-轴扫扫描与 TTE及非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在对复杂先心病心内及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符合率,分别进行配对资料χ2检验及独立样本χ2检验;并对两种 CT扫描方案辐射剂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并通过对两种CT扫描方案的图像质量及对运动伪影抑制能力进行评分,采用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并进一步选取DVCT检查中采用单段式及两段式注药法检查的病例各15例,分别对上腔静脉射线束硬化伪影进行评分及测量左、右心室、主动脉对比剂浓度,前者采用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后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1)、50例经DVCT心电门控轴扫及步进-轴扫扫描与TTE对照的病例,对心内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前者为88.7%,后者为95.7%,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达到96.5%,两种检查方法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39),对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前者为95.9%,后者为75.6%,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6.7%,两种检查方法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58,P=0.00)。 (2)、50例DVCT心电门控轴扫及步进-轴扫扫描与30例经DVCT非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检查的病例对比,前者心内及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7%及95.9%,后者对心内及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9.8%及72.3%,两两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心内畸形的诊断符合率χ2=22.88,P=0.00;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诊断符合率χ2=19.99,P=0.00)。 (3)、两种CT扫描方案图像质量分级对比T=92.5.,P=0.00;两种CT扫描方案对运动伪影的抑制 T=26.50,P=0.00,轴扫及步进-轴扫扫描均优于非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4)、单段式及两段式注药法第1期扫描时射线束硬化伪影评分总体分布不同,两段式团注法射线束硬化伪影评分高于单段式团注法(T=60.50,P=0.019),两种注药方法在第2期射线束硬化伪影评分总体分布相同(T=68.5,P=0.057)。除了在第2期右室浓度差值间有统计学差异(t=-2.46,P=0.02)外,其余时相心室及大血管浓度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DVCT轴扫及步进-轴扫方案扫描速度快、伪影小、时间及空间分辨率高,可将其作为DVCT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查中的常规扫描方案推广使用。 2、DVCT轴扫及步进-轴扫方案扫描对心内畸形的诊断能力与TTE接近,对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诊断能力优于TTE检查,两者结合可对先心病患者绝大多数畸形做出正确的诊断,可作为复杂先心病患者常规术前检查手段。 3、DVCT轴扫及步进-轴扫方案扫描对先心病心内及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诊断能力全面优于非心电门控螺旋扫描。 4、两段式团注法可作为先心病患者CT检查中首选的对比剂注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