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因此,了解改革开发以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压力与可持续性变化,分析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是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1992-2005年为时间段,分析了中国工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消耗与环境污染特征,设计了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压力与可持续性研究方法,研究了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压力与可持续性的状态与趋势及其时空变化,探讨了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对工业发展可持续的影响。得到了如下主要结论:
1)1992-2005年,中国大陆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高达40.4%;工业水资源与能源消耗量均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和COD排放量变化不大,工业废气和SO2排放量不断增加,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波动中减小;工业万元产值资源能源消耗、三废与污染物排放量均不断减少。东部地区的工业总产值、资源与能源消耗以及三废和污染物排放量均高于中、西部地区。
2)通过生态环境压力指数(ESI)的计算,可以定量评价工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通过资源能源消耗分指数构成的二维空间,可描述工业经济发展产生的生态环境压力和环境污染压力的相互关系,判断生态环境压力的主要来源。以3个综合指数(即经济发展指数(EDI)、资源能源消耗指数(RECI)和环境污染指数(EPI))为基础,通过三角图的构建,可定量研究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状态与变化趋势。ESI法和三角图法以常规国民经济统计和环境统计数据为基础,具有简便性、直观性、可靠性和易用性等特点。
3)东部发达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较大,而工业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较小。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东部地区主要来自资源能源消耗,西部地区主要来自环境污染,而中部地区来自这两个方面。1992-2005年中国大陆工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总体上具有上升趋势:资源能源消耗逐年增加,而环境污染变化相对不大。
4)2005年中国大陆工业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弱不可持续状态;处于强可持续状态和强不可持续状态的地区各占9.7%,处于弱可持续状态的地区占22.5%,处于弱不可持续状态的占58.1%。东部地区工业的可持续性较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差。1996-2005中国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趋势总体上界于弱可持续趋势与强可持续趋势之间,东部各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5)中国大陆工业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对其可持续性状态和趋势有重要影响。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越高,可持续性越强;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为正增长时,其可持续性为强可持续趋势或弱可持续趋势或界于它们之间;资源或能源利用效率为负增长时,其可持续性趋势为强不可持续趋势或弱不可持续趋势或界于它们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