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是各民族与自然地理融合的文化遗存,记录着民族历史文化的信息,保存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各民族所拥有的多样性生存智慧,是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城市化进程中,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正确理解和保护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刻不容缓,探寻科学的保护理论与方法迫在眉睫。 目前国内村落文化景观遗产,尤其是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无系统、全面的研究体系。本课题研究以民族学为主,结合民俗学、地理学、文化遗产学等多学科理论,借助文化景观概念的视野、方法和工具,丰富、完善了民族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和实践体系,以世界文化遗产备选地之一的宰荡侗寨为例,将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民族村寨的研究有机结合,这正是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具有高度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文共四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绪论和第一章,就研究背景、概念、研究的内容和意义、方法框架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进行概述。第二部分含第二章、第三章,为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二章在查阅文献和田野调查基础上,对宰荡侗寨的文化景观遗产进行概述,包括宰荡侗寨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影响宰荡侗寨文化景观的因素、宰荡侗寨文化景观的组成要素等。第三章首先描述了宰荡侗寨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景观的变迁,并结合宰荡侗寨文化景观的保护实际,分别从自然生态景观、物质文化景观、非物质景观三个层面对保护措施进行系统梳理,指出自然生态景观的保护主要是要优化生态,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物质文化景观保护采用“有机更新”理论进行改造,尽量维持原有风貌,同时增加建筑的可识别性;非物质文化景观保护则抓住“人”这个核心,从树立村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提升文化自觉的具体策略入手进行动态保护。三者的保护措施互为支撑,从而实现对文化景观的有效保护。第二节里对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村落文化景观因其动态的特点,保护应当与利用、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民族生态旅游发展实现文化景观的可持续性保护。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和结语。第四章探讨了民族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总体策略,认为要树立和谐生态观、有机整体观、积极动态观、以人为本观等保护理念,建立一个政府、专家学者、宗族组织、村民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合作保护模式。此章还就民族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并从制定完善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普查整理文化景观遗产、制定保护发展规划以及建立活态传承制度等方面,健全民族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机制,才能充分发掘村落文化景观价值,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结语部分对民族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相关理念和方法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