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察百年来中国新文学发展史,新时期文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接受了新的思想文化资源和审美资源,在审美意识、审美原则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即着重从这两个层面对新的文学现象展开分析。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份矛盾而含混的生态思想资源。这其中,“天人合一”与“人定胜天”的观念互相纠缠。当下生态环保领域热炒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观点,只不过是新理论对传统资源的重新解读与诠释。而“人定胜天”思想与19世纪末以来的复兴救亡大潮相融合所激发的热情,则从现代文学一直延续到二十七年文学。惟其如此,新时期文学对其所做的反拨才更加引人注目。同时,国际大环境的变化也对新的文学现象的产生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从审美意识方面看,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发端的新时期文学,不只是单纯地控诉极左路线对人的肉体、心灵造成的伤害,更是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挖掘出这种政治悲剧对大自然所造成的破坏,从而揭露其反人性、反自然、反生命的本质。随着新时期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作家们不再只是停留在控诉的层面。为了拯救僵死的文化,作家们纷纷将眼光投向蕴含着无穷生命原动力的大自然,希望从中找到育化新的生命力的源泉。 这两种观照自然的角度,尽管较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他们对大自然的立场一个指向过去,一个指向传统,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还不是科学而现实的认识。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的日益尖锐,文学开始表现自然家园的危机以及由此而来的人类精神的漂泊无依,并力图以文学的方式寻找人与自然相处的新准则,新“桃花源”的意象开始出现在很多作家的作品之中。在这种不断寻找的过程中,人们重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从而使新时期文学具有了一种哲学和宗教意味。 从审美原则上看,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为新时期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审美空间。它为文学提供了新的审美对象,自然风景、风俗、动物等形象带着鲜活的生命力、独立的性格特征出现于作品之中。另一方面,新的文学现象超越了传统现实主义的观念和手法,为我们带来了别样的审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