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土地利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各种环境条件协调发展,而生态环境建设又对人类土地利用活动产生反馈作用,促使土地利用随时空而变化。这种控制作用和反馈作用是同时存在的,是互动的。因此,在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一定要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湖北省保康县为研究样区,从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提取影响环境变化的生态因子进行土地生态脆弱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生态结构分区,从宏观角度建立了一套适合山区土地生态可持续利用发展模式,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与格局的调整,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合理的土地利用及生态——生产均衡范式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内容共六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相关概念与理论及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介绍研究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现状。从两方面进行介绍:一方面介绍了研究区概况,包括区域环境概况、土地利用现状、生态环境现状,提出目前保康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土地资源形势严峻、环境质量下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欠缺等问题,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另一方面分析了保康县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探讨了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布局、土地开发整理、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揭示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第三部分:保康县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对保康县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进行整体评价。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承载力理论、系统论理论、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国内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建立了包括生态系统与环境现状、人类生存安全度、生态经济三大类指标20个单项指标的保康县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全国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划分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进行总体评价。
第四部分:保康县土地利用生态结构分区及模式研究。根据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分级结果,结合保康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特征的综合分析,将保康县划分为四个生态结构区,分别是:Ⅰ区(生态环境重点修复区);Ⅱ区(生态环境建设区);Ⅲ区生态环境保护区);Ⅳ区(生态环境保持区)。
依据分区结果,有针对性的建立保康县土地利用生态结构模式,即Ⅰ区恢复天然植被为主的生物治理模式,Ⅱ区建设小城镇模式、Ⅲ区构建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Ⅳ区特色农业区建设模式。
第五部分:保康县土地利用生态结构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包括(1)健全生态环境法制和体制管理,(2)建立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经济保障机制,(3)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第六部分:结论与讨论。系统总结本文的若干观点,指出本文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引出今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应该注意和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文运用了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本文的创新点是:(1)提出了一套适合于湖北保康县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为类似于保康县的山区在生态环境建设时提供了检验依据及方法;(2)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山区的土地利用生态结构模式,从宏观上阐述了山区生态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并从微观上指出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等儿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措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本文只是对湖北省保康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初步探索,由于湖北省保康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复杂性,统计数据十分缺乏,本文设计的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有些简洁,尚需改进。所设计的模式,在生态技术的应用方面的研究太少,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湖北省山区的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会更加完善,所设计的模式也更加具有实用性与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