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北京北太平庄27层综合楼实际工程,根据其所处高烈度地震区的特点,分别选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方案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方案,对其结构体系进行了静、动力特性和地震作用的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结构体系均能满足设计要求。第一自振周期:混凝土结构2.9s,混合结构2.7s;建筑物总重:混凝土结构621000kN,混合结构497880kN;地震作用下底部总剪力:混凝土结构20642kN、20182kN,相当于建筑物总重的3.32%、3.25%,混合结构22377kN、17890kN,相当于建筑物总重的4.49%、3.59%;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混凝土结构1/1050、1/882,混合结构1/1253、1/718;结构占用面积:混凝土结构1708.56m2,混合结构1419.68m2;上部结构施工周期:混凝土结构约168天,混合结构约112天;综合经济指标:混合结构的直接费比混凝土结构增加约1340万元,占建筑总投资的4.62%,但考虑结构占用较少面积带来的收入、施工周期减少56天从而节约贷款利息和增加出租租金后,混合结构的综合经济效益与混凝土结构基本持平。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处于8度设防烈度区建筑高度在80m到180m的高层建筑比较了两种结构方案的综合经济效益。混合结构重量约为混凝土结构的65%~80%,结构占用面积约为混凝土结构的75%~90%,施工周期约为混凝土结构的2/3;在建筑高度为100m左右时,两者的综合经济效益基本持平,当超过120m时混合结构的综合经济效益好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对地震区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概念设计、计算设计和构造设计的关系。对建筑结构楼盖设计中隔墙在双向板上的等效荷载取值问题进行了探讨;推导了一般意义上两端弹性支承钢筋混凝土梁的挠度计算近似公式;对边界条件为两端简支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在MathCAD上编制了实用的计算小程序,方便设计人员使用。研究成果对类似结构工程和构件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