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金属对生物与煤混烧PM排放特性的影响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l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生物质能高效利用的方式之一,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发电不仅符合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现状,而且也是降低CO2净排放,改善生态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生物质与煤的混烧过程中会排放细微颗粒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极大危害。而生物质中的碱金属对混烧PM10,尤其是亚微米颗粒的贡献很大,因此,研究碱金属对混烧PM10的排放特性的影响对有效控制PM10的生成与排放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生物质原料进行化学分离处理,通过水洗、酸洗,去除了生物质样品中的绝大多数的碱金属。再将样品在立式热天平炉上进行快速燃烧,研究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碱金属的释放特性,并引入了碱金属的释放率的概念。结果表明:在样品燃烧过程中,碱金属的释放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相同温度下原样碱金属的释放率大于水洗样,大于酸洗样。影响碱金属释放率的因素主要有燃烧温度,碱金属的赋存形态及样品中其他元素的含量。另外,用化学热力学平衡方法模拟计算了生物质的燃烧,得到了碱金属的气化率,对比发现碱金属的气化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实验结果相似,很好的解释了碱金属的释放特性。这为研究碱金属对生物质与煤混烧细微颗粒物的排放特性的影响打下了基础。
   本文最后在沉降炉上进行了生物质与煤的混烧PM10排放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单独燃烧及其与煤混烧的PM10的质量粒径都呈双峰分布;生物质中碱金属的含量及赋存形态等的变化对质量粒径分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且降低了PM10的排放浓度及PM10每级中K、Na的质量浓度,但PM1中的降低量比PM1~10中的大。另外,K、Na的质量浓度随粒径的变化趋势与PM10的质量粒径分布相似。总之,生物质与煤混烧过程中PM10的排放特性与碱金属的释放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党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写入党的行动纲领,表现出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极大关注,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新方法,并且计划到2020年把中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继十七大报告之后,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再次提到“生态文明”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
学位
随着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影响越来越显著,减排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基于钙基吸收剂的循环碳酸化/煅烧(CCRs)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CO2分离技术。本文基于CCRs技术分析了钙基吸收剂反应活性随循环次数变化的规律,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深入探讨烧结作用的机理以及对碳酸化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制备复合钙基吸收剂,改善吸收剂循环反应稳定性并基于Core-in-Shell模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