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渔业生产总值持续增长,而渔业又是受自然条件约束,具有高风险的特征。我国每年因灾害造成的渔业经济损失巨大,渔业的高风险性使得商业保险公司不愿触碰,因此建立完善的渔业保险机制以保证渔民稳定生产一直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渔业互助保险始于1994年,至今已有24个年头,目前在全国沿海地区设有众多分支机构。作为当前最为主要的渔业保险形式之一,渔业互助保险承担着为渔民会员的生命财产损失的经济赔偿、为渔民生产经营提供风险屏障的重任。2005年,浙江省成立地方性省级渔业互保协会,同年在地方财政的支持下开展政策性渔业互助保险试点,保险规模、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程度不断提高。随着渔业互助保险的深入发展,渔业互助保险对渔民收入的作用方向及其内在机制成为了政府和渔户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渔业保险是大农业保险的组成部分,本文总结了前人在农业保险与农民收入关系,农业保险与农户行为决策方面的研究结果,结合当前渔业产业特性,风险特征并在渔业互助保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实地调研数据,采用PSM(倾向值匹配)的处理方法,分析近似特征值下参保和未参保的捕捞渔民之间的收入差异,并进一步利用logit模型分析参保和未参保的捕捞渔民在生产行为上的选择差异,从而探讨造成收入变化的内在机制,即渔业互助保险通过改变参保捕捞渔民的生产行为从而引起收入的变化。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六个方面:第一,整理和归纳关于相互制保险特点,农业(渔业)保险与农民收入、生产行为的关系研究等文献资料,为下文的分析准备。第二,收集分析浙江渔业互助保险和渔民纯收入的历年数据,了解渔业互助保险在浙江省的发展状况和渔民的收入趋势,从中发现渔业互助保险对捕捞渔民收入可能存在的影响。第三,理论分析渔业互助保险,捕捞渔民生产决策和收入变化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为后文的实证分析做好铺垫。第四,渔业互助保险对捕捞渔民收入的影响实证分析。首先以捕捞渔民调查问卷所得到的资料为依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捕捞渔民自身情况,风险意识和捕捞方式等多种特征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目的在于全面了解捕捞渔民和所有的渔船特征差异、对风险认知和生产行为情况。其次评述本文所使用的处理效应方法—PSM倾向值匹配法,结合实际调研数据,对参保和未参保捕捞渔民的特征值进行匹配评分,得出通过渔业互助保险引起的收入差异。然后实证分析渔业互助保险引起收入变化的内在机制分析,筛选对捕捞渔民捕捞努力量等影响收入和成本支出的变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logit模型来分析参保和未参保捕捞渔民之间行为选择的概率,分析渔业互助保险是否引起捕捞渔民生产行为改变,从而探讨造成收入变化的内在机制。最后根据上述理论和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提高渔业互助保险发展水平和渔民生产水平的政策建议。实证结果揭示了渔业互助保险对捕捞渔民收入的正效应,其内在机制为渔业互助保险能提高捕捞渔民投资关键设备和更新渔船的意愿,增加捕捞渔民风险防范意识以及促使雇主雇佣更多的劳动力来实现收入的增加。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论文的选题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国内大量文献集中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保险而涉及到渔业生产风险和渔业保险对渔民生产和收入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本文运用的样本数据是基于大量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样本数据,运用PSM倾向值匹配方法和logit模型做实证分析得出渔业互助保险对捕捞渔民的收入影响,揭示了在渔业互助保险存在下的捕捞渔民收入变动的内在机制,使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由于本次调研的对象数量有限,调研地区主要集中在浙南的部分渔村,不足以反映整个浙江捕捞渔业的全貌,因此调研的样本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调研的视角仅局限于捕捞渔业,未涉及养殖渔业,因此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也许不能很好代表浙江渔业互助保险的整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