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干部驻村制度是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的创新机制。而同等条件下,驻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是影响扶贫工作成效的关键。为了保障扶贫成效,中央提出建立驻村干部激励机制,同时要求加强扶贫审计监督。理论上,激励对提高驻村干部扶贫成效有重要影响,审计监督通过规范和约束驻村干部的工作行为,进而影响激励与扶贫成效的关系。将激励、审计监督和驻村干部扶贫成效纳入一个整体的分析框架还是一个新课题,同时缺少经验证据。本文的研究丰富了驻村扶贫干部管理的激励理论和审计监督理论,不仅为党政机关选派、激励、监督干部下乡扶贫制度提供理论支持,也为完善驻村扶贫干部的激励和审计监督制度和政策提供针对性强的对策建议。本文在较系统地回顾了扶贫成效的考核指标与影响因素、代理治理问题与审计监管和管理者绩效的关系、驻村干部的工作成效与激励现实状况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和审计的信号传递理论分析了驻村干部的代理问题,厘清激励对驻村干部扶贫成效的影响机理以及审计监督对激励与驻村干部扶贫成效关系中的作用,进而设计与驻村干部激励、审计监督和扶贫成效有关的问卷,在H省开展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均对驻村干部扶贫成效有显著正向作用;并且内部激励比外部激励对驻村干部扶贫成效的影响更有效。此外,审计监督增强了激励对驻村干部扶贫成效的影响作用;在审计监督的基础上,负面的审计评价增强了激励对驻村干部扶贫成效的影响。因此,审计监督在改善驻村干部工作行为,提高扶贫成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从激励和审计角度提出提高驻村干部扶贫成效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