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绵羊腰椎间融合模型中验证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丝素蛋白缓释微球增强型多孔双相磷酸钙(BCP/SF/rhBMP-2)的成骨效果,探讨其应用于椎体间融合的可能性。方法W/O乳化分散法制备人SF/rhBMP-2缓释微球,水蒸汽法将SF中的无规卷曲转变为β-折叠,改变SF的水溶性,从而改变其缓释性能,SME观察微球表面形态,测量粒径,将SF/rhBMP-2缓释微球与BCP复合制备BCP/SF/rhBMP-2,体外释放法测量微球及复合材料的药物缓释性能。将16只健康的成年绵羊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通过左侧腹膜外腰椎前入路,建立前路绵羊腰1-腰2、腰3-腰4以及腰5-腰6的椎体间融合模型。随机的在处理好的材料移植床中植入以下四种中的三种材料:①、自体髂骨;②、BCP/SF/rhBMP-2人工骨;③、BCP/rhBMP-2;④、BCP/SF。2组动物分别在术后12周以及24周分别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大体观察、手触法评估脊柱的融合情况;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腰椎三维CT平扫重建)评估腰椎间隙各组材料降解以及骨桥形成情况;测试标本的前屈,后伸,侧弯侧(左和右)和轴向旋转(左,右),评估各种材料的融合强度;组织学检查评估脊柱的融合情况;结果空白微球外观呈球型,表面光滑,平均粒径在146.72m±56.65;未经水蒸气法处理的载药微球仍呈球形,表面粗糙,平均粒径在120.81±46.66m之间,略小于空白微球,经水蒸气法处理后的微球与未处理的微球相比外观无明显变化,粒径变化不明显,118.09±49.16m;载药后和经水蒸气法处理后微球的溶解度降低;载药率为10.07±0.05%;载药微球及BCP/SF/rhBMP-2均呈双相释放规律,BCP/SF/rhBMP-2呈更长时间的缓释趋向。手术过程顺利,各组材料植入顺利,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动物模型成功建立。术后12周和24周新型人工骨BCP/SF/rhBMP-2P的融合率与自体髂骨类似,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术后12周相比在术后24周时人工骨BCP/SF/rhBMP-2的融合强度明显增强,影像学评分、组织学评分、生物力学测试均接近于同期自体髂骨的融合强度,在影像学评分、组织学评分、生物力学上均明显优于其他对照组。结论1. W/O乳化分散法制备SF/rhBMP-2缓释微球,经水蒸汽法改良后可获得缓释性能更优的缓释微球,药物释放呈双相规律,曲线更平缓,释放时间更长,可以作为一种药物缓释载体进一步研究。2. BCP/SF/rhBMP-2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降解和成骨能力相匹配,能够在模型动物体内获得了与自体髂骨相似的腰椎融合效果,通过对其性能的进一步改良与验证可望运用于医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