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城市的土地使用与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全部由国家统一安排管理,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土地价值的增值是完全分离的,由于计划经济形制管理,土地供给完全通过划按无偿提供。基础设施成为在账面上没有任何产出的“消费性”投入。减少基础设施投入在经济流程中体现为“节省”。这就导致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国家经济突飞猛进,但此时的城市基础设施已经远远滞后于经济建设,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以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占的比重越来越少,但是人口增长和产业发展对城市公共物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处于一种尴尬对立的局面,国家对基础设施的直接投资日益减少,城市发展形成公共物品需求强劲但有效供给不足的突出矛盾,因此计划经济时代由政府直接建设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公共物品的基础理论出发,对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以城市经营的理念,探索公共物品供给和经营的改革途径。全文共分六个章节,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对本论文的研究目的、背景、意义、内容、重点、思路、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等进行了系统地说明。第二章公共物品的基本理论,对论文研究对象做了系统的理论分析,把公共物品归类,对其中的准公共物品部分做了市场提供的可行性分析,为下一步的理念实施奠定基础。第三章城市经营的基本理念。是本文的理论指导部分,城市经营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理念,其具体内容及和公共物品投融资的关系等。第四章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改革。通过对现状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弊端的分析,综合国外供给模式的演变及前两章的理论支撑,探索公共物品供给改革的途径。第五章长沙市停车产业化和城市经营性停车场投资分析。这是本文的实例部分,课题的来源正是由于长沙市停车专项规划,文章的最后又回到这个问题的解决上,把对公共物品的改革落实到具体的实际项目上。第六章结语。主要是对研究结论、研究特色与创新、研究不足与前景等内容进行了提纲扼领式的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