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腐败是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客观上来说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目前,我国一直处于经济转轨时期,腐败问题已经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微观上来看,地区腐败水平会影响当地经济垄断、寡头势力和价格管理;从宏观上来看,愈演愈烈的腐败问题会阻碍我国社会的长久健康发展。经验表明,反腐是一场艰巨而又长期的战斗,需要社会中各个方面的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在国家管理的日常活动中,政府审计作为推进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和实现经济监督的主要手段,在国家治理中担任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政府审计历来以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完善宏观调控为目标,肩负着腐败治理的重任,这是由政府审计同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相比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的,它具有法定的独立性、审计监督的强制性、审计机关设置的系统性以及审计内容的广泛性,这也是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不可比拟的。预算执行审计作为政府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家宏观调控、增强国家财政监督力度、加强财政收支监督、完善财政管理机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在充分总结我国多年来的审计工作经验并借鉴了国外政府审计工作的一些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搞好财政预算资金的执行审计,就能够了解预算执行的全面情况,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对财政预算资金的执行进行审计俨然成为腐败治理的关键一环。本文旨在研究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与腐败治理效果之间的关系。本文一共包括五个部分,首先对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概述了,并讨论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其次从腐败的发展渊源、腐败的治理以及财政资金预算执行审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再次以委托代理理论、“免疫系统”理论为基础,探讨了预算执行审计对腐败治理的路径。提出了研究的假设并构建了研究模型。本文通过规范与实证并进的方法,以财政预算资金为视角,采用2011-2015年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财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然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贡献和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实证结果验证了如下的研究假设:(1)审计广度与地区腐败水平显著负相关,审计范围越广,地区腐败水平就越低;(2)审计力度与地区腐败水平显著负相关,审计监督审查的力度越大,地区腐败水平就越低。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本文针对性的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加强与财政预算相关的改革;第二,完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第三,更新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方法;第四,继续重视和推进政府审计中反腐工作的建设;第五,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治理腐败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