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 (Rondani)是防治蚜虫的理想天敌之一,特别是对温室蚜虫有良好的控制作用。目前国内外对食蚜瘿蚊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幼虫的控蚜效果,而对其成虫行为的研究较少,而成虫产卵行为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幼虫捕食蚜虫的防治效果。为探究食蚜瘿蚊的产卵行为(产卵量)及其影响因素,本论文对以下科学问题进行了研究:(1)猎物密度和若虫虫龄对食蚜瘿蚊产卵行为有何影响?(2)食蚜瘿蚊卵和幼虫存在对产卵行为有何影响?(3)其他天敌(瓢虫)存在是否影响食蚜瘿蚊产卵行为?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食蚜瘿蚊的搜寻行为特征,以弥补对其搜寻行为生态学研究的不足,而且也可为利用食蚜瘿蚊控制害虫的生物防治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研究获得以下结果和结论:1.蚜虫密度和日龄对食蚜瘘蚊产卵行为的影响为探明猎物密度和猎物龄期对食蚜瘿蚊产卵选择的影响,分别设置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密度梯度和1、3、5d等3个蚜虫虫龄处理两个试验,观察每个连续密度下和不同虫龄处理下食蚜瘿蚊的单日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研究表明:随蚜虫密度的增加食蚜瘿蚊的产卵量呈上升趋势,食蚜瘿蚊偏好选择在高密度蚜虫斑块上产卵。瘿蚊在5日龄蚜虫斑块上的平均产卵量10.5(SE±1.28)粒显著少于1日龄蚜虫(17.60±1.84粒)和3日龄蚜虫(21.35±2.36粒),后两者无显著差异;瘿蚊在3日龄蚜虫斑块上的卵孵化率95.88%(SE±1.52%)显著高于1日龄蚜虫处理(86.25%±3.39%):5日龄蚜虫处理下食蚜瘿蚊的卵孵化率(91.83%±3.36%)与前两个处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说明,食蚜瘿蚊偏好选择在3日龄蚜虫斑块上产卵且卵的孵化率更高。2.同种存在对食蚜瘿蚊产卵行为的影响为了探明当产卵环境中存在同种竞争对食蚜瘿蚊的产卵决策影响,以随机数量的同种食蚜瘿蚊的卵和1、2d同种食蚜瘿蚊幼虫作为处理,分别观察在每个连续密度同种食蚜瘿蚊卵存在下和不同龄期同种瘿蚊的幼虫存在下食蚜瘿蚊的单日产卵量及孵化率。 研究表明:随着叶片上已有同种瘿蚊卵数量的增加,食蚜瘿蚊的产卵量呈下降趋势,产卵环境中已存在同种瘿蚊卵能显著减少食蚜瘿蚊的产卵量。食蚜瘿蚊在对照处理的蚜虫斑块上的平均产卵量为19.37(SE±2.58)粒,比一头2日龄同种瘿蚊幼虫存在的处理(6.63±1.70)粒多3倍左右,而一头1日龄同种瘿蚊幼虫存在的处理中食蚜瘿蚊的平均产卵量为(15.43±2.07)粒,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蚜虫斑块中同种瘿蚊幼虫的存在能显著降低食蚜瘿蚊的产卵行为,对食蚜瘿蚊的卵孵化率则无显著影响。3.捕食性瓢虫的存在对食蚜瘿蚊产卵行为的影响为研究产卵环境中其它捕食性昆虫存在对食蚜瘿蚊产卵行为的影响,试验设置三个处理:龟纹瓢虫幼虫、龟纹瓢虫卵块存在以及无其他捕食性昆虫(对照),采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方法,分别对食蚜瘿蚊的单日产卵量以及逐日产卵量、总产卵量和寿命进行观察,其中非选择性试验另设有5、10、20、40、80头/叶等5个蚜虫密度处理,对单头雌蚊进行逐日追踪观察,直至瘿蚊自然死亡。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食蚜瘿蚊选择在无其他捕食者(对照)的大麦苗上产的卵16.3±2.1(SE)粒卵,比有瓢虫卵块存在(5.4±0.9粒)时多66.7%,比瓢虫幼虫存在时(3.7±0.6粒)多77.2%;但瓢虫卵与幼虫存在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说明:食蚜瘿蚊偏好在没有捕食性瓢虫存在的蚜虫斑块上产卵。非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1)龟纹瓢虫卵块及幼虫的存在对食蚜瘿蚊的存活时间没有显著影响,蚜虫密度对食蚜瘿蚊的存活时间影响显著,蚜虫密度每增加1头,食蚜瘿蚊的存活时间增加1%左右,龟纹瓢虫存在及蚜虫密度对食蚜瘿蚊存活时间不存在显著互作;(2)龟纹瓢虫的卵、幼虫存在和蚜虫密度分别显著影响食蚜瘿蚊的终生总产卵量,这两因素之间没有显著互作影响;相同蚜虫密度下,瓢虫卵存在和瓢虫幼虫存在的处理中,食蚜瘿蚊的总产卵量分别比对照处理的降低0.3倍和1.17倍;有、无瓢虫存在的三个处理中,随着密度的增加食蚜瘿蚊的总产卵量均呈上升趋势,在相同处理条件下,每增加1头蚜虫,食蚜瘿蚊的终生总产卵量增加1%左右。(3)龟纹瓢虫的存在、蚜虫密度及食蚜瘿蚊的日龄三个因素对食蚜瘿蚊的产卵数量有显著影响,并且三者之间存在显著三级互作。单独作用影响中,食蚜瘿蚊的日龄每增加1天,雌蚊的产卵量降低49%,蚜虫密度每增加一头,食蚜瘿蚊的产卵数增加2%;而在三者的互作影响下,蚜虫密度每增加一头,雌蚊的产卵量增加0.35%(瓢虫卵存在)和0.84%(瓢虫幼虫存在);食蚜瘿蚊在3日龄、80头蚜虫、无龟纹瓢虫存在的处理组合中产卵量为最大,低蚜虫密度下(10头以下),有龟纹瓢虫幼虫存在处理中,食蚜瘿蚊几乎不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