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O/SiC界面氮氢等离子体处理及电学特性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2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化硅(SiC)由于具有宽禁带、高击穿场强、高热导率等优异的物理及电子学特性,使其在高温、高频、大功率及抗辐射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其它宽禁带半导体相比,SiC最大的优势在于能通过热氧化生成本征氧化物二氧化硅(SiO2),这使它能在成熟的硅工艺基础上制作基于SiC的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但实际制作的SiC MOS器件沟道迁移率非常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SiO2/SiC界面较高的界面态密度,严重影响了器件性能的发挥,因此降低SiO2/SiC系统的界面态密度成为SiC基MOS器件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
   本文采用ECR等离子体系统产生的高活性氮氢混合等离子体处理SiO2/SiC界面,将样品制作成MOS电容后进行电学特性测试,并与未处理的样品进行比较以研究处理效果。通过I-V测试及Fowler-Nordheim电流模型分析了等离子体处理后氧化膜的可靠性,获得的氧化膜的击穿场强为9.95MV/cm,SiO2与SiC间的势垒高度为2.71eV,接近理论值2.72eV,表明所获氧化膜具有优良的可靠性。通过高频C-V测试定性反映了等离子体处理对界面的改善效果,并得出氧化层中的有效电荷密度为-2.23×1011cm-2。结合高频及准静态C-V测试,利用Hi-Lo法定量计算出等离子体处理后样品的界面态密度,并作出了界面态密度分布与能级的关系曲线;其中,在靠近导带处(Ec-E=0.24eV),经氮氢混合等离子体处理10min的样品的界面态密度降低至1.14×1012cm-2eV-1的低水平。结果表明,SiC MOS工艺中采取干氧氧化结合氮氢混合等离子处理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SiO2/SiC的界面特性,在获得理想的氧化膜可靠性的同时,使界面态密度显著降低,这对SiC MOS器件工艺的改善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会议
期刊
期刊
高功率TEA CO2激光器由于输出功率高,工作波长处于大气长波红外窗口等特点,在光电对抗、激光推进和激光武器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这些应用中,激光传输的距离达到数公里甚至数千公里,所以要求输出的激光光束质量非常高。激光光束质量除了与激光器本身性能相关外,还与激光腔镜的热变形密切相关。在高能激光系统中,激光反射镜镜表面和窗口激光辐照区域在激光辐照下吸收一部分光能,形成不均匀的温度场,从而产生热应力并
期刊
期刊
会议
近年来,由于透明薄膜晶体管具有高迁移率(大于10 cm2/Vs)、低温工艺、能大面积生产、低成本等优点,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而在这众多的透明氧化物半导体中,InGaZnO4因为作为沟道层而具有非常平整的结构、光滑的表面、即使在室温下沉积的非晶薄膜也具有较高的迁移率(大于10 cm2/Vs)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文中,我们在玻璃衬底上室温条件下制备了透明InGaZnO4沟道薄膜晶体管。首先,
期刊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