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我国银行业改革的路径选择问题,“结构改革论”和“产权改革论”存在观点差异。前者认为,长期以来在我国严格的政府监管体制下所形成的高度垄断的市场结构是我国银行业效率低下的根源,因此,提高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关键在于改革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后者则认为,对银行绩效有着非常重要影响的是银行产权制度,中国银行业的主要问题不是市场结构失衡而是国有银行产权结构单一,国有商业银行在运行机制及其效率上的种种问题都与这种单一的产权有关。据此,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市场效率关键在于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本文分别从产业组织理论和产权理论两方面出发对我国银行业改革问题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关于结构与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本文认为,结构、行为与绩效之间的某种互动关系是存在的,由竞争形成的寡头垄断具有合理性;另外,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以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基础,在将其运用到转轨经济国家的分析时,不能忽视产权这一独特的制度因素。我国银行业存在高度垄断的市场结构,但是,这种结构现状的根源却是我国银行业单一的产权结构。 其次,文章从产权和产权制度的内涵出发,分析国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的效率差异,我国银行业的产权改革存在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是,产权改革并不能一改就灵,超产权理论认为,有无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对产权改革的效果具有重大影响。 综合前面两部分的分析,文章的第三部分得出关于银行业市场结构改革与产权改革的内在逻辑关系,即结构改革和产权改革只是理论基础不同、具体主张不相同,但在命题背景和政策主张方面存在互补性,银行业结构改革和产权改革是有其一致性的,任何举其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政策都不利于行业绩效的提高。最后,依据前文的分析指出关于我国银行业今后改革的政策建议和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