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联合脉冲式紫外光照射的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pulsed-light accelerated 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 PL-ACXL——UVA参数:30mW/cm2×8min,7.2J/cm2)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有效性、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6年5月至2016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屈光手术中心就诊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15例(15只眼)给予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联合脉冲式紫外光照射的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PTK+PL-ACXL)治疗。术中采用的紫外光A辐照度为30mW/cm2,照射时间为8分钟,辐照量为7.2J/cm2。追踪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的远距裸眼视力、远距矫正视力、球镜值、散光、等效球镜值、角膜曲率、角膜最薄点厚度、交联线深度、角膜光密度、角膜前表面形态变化、像差、眼压、内皮细胞密度。随访时间为6个月。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前、术后各期检查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用混合效应模型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远距裸眼视力(UDVA):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的CDVA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远距矫正视力(CDVA):术后1周CDVA较术前降低约0.13LogMAR单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04),术后1月CDVA较术前降低约0.02LogMA,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568),术后3月、6月CDVA均较术前有所提高,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球镜值: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的球镜值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4)散光:术后1周、1月散光均较术前增加,术后3月、6月散光较术前减低,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5)等效球镜(SE):术后1周、1月、3月、6月的SE结果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0.05)。 (6)角膜曲率:术后1周最大角膜曲率(Kmax)、平均角膜曲率(Kmean)均较术前轻度增高,术后1月、3月、6月的Kmax、Kmean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7)最薄点角膜厚度: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角膜厚度均较术前不同程度的降低,术后1月、3月最薄点角膜厚度降低情况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5、0.002)。术后6月的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87)。 (8)角膜光密度:术后各期角膜2mm内光密度均较术前增加,其中术后1周、1月、3月角膜高密度增加情况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0、0.000、0.009),术后6月较术前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507);术后1周、1月角膜2-6mm区域的角膜光密度均较术前不同程度的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3月的增加情况较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角膜光密度较术前降低,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9)角膜前表面形态指数:角膜前表面变异指数(ISV:Index of Surface Variance)、角膜前表面垂直不对称指数(IVA:Index of Vertical Asymmetry)、角膜前表面高度偏心指数(IHD:Index of Height Decentration)、圆锥角膜指数(KI:Keratoconus Index)均较术前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10)总像差、总高阶像差、总低阶像差: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总像差、总高阶像差、总低阶像差(RMS)均较术前不同程度减少。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1)术后1月交联线深度:术后1月角膜中央、鼻侧、颞侧交联线深度分别为268.54±53.25um、222.83±65.86um、212.00±50.93um。 (12)眼压、内皮计数:术后1周、1月、3月、6月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TK+PL-ACXL(UVA参数:30mW/cm2×8min,7.2J/cm2)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是有效、安全的,术后角膜形态和视觉质量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