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股票市场出现后,世界上的企业又多了一个强有力的融资平台,股票市场对于企业融资与发展起到的作用是历史性的,特别是在创业板在美国出现后,一大批著名公司在资本市场力量的支持下发展壮大,蜚声全世界,比如Google、微软等,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创业板成立之初是为了为成长性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融资所需,是区别于主板市场的另一资本市场融资平台。企业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由于其收益较稳定、风险较小,适于在主板市场上市。而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收益不是很明朗,同时潜在风险比较高,不太适于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在这种情况下亟需一种全新的融资平台来满足此类企业的发展融资需要,创业板由此被创立出来。企业在创业板申请上市门槛相对主板市场来说较低,包括盈利水平、盈利质量等,由此决定了在创业板上市企业相对于主板的风险更高。 对于企业上市前后业绩变化以及IPO后业绩下滑现象国内外有很多研究,很多实证研究证明企业在上市前后业绩会出现变化,特别是许多企业在上市后会出现业绩下滑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IPO效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企业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后股权变得比较分散,管理层与外部股东的利益冲突造成代理成本增加,导致企业业绩下滑;企业内部控制、治理与激励机制的原因;企业对于上市时机选择的原因;企业管理层为获得上市融资,采用盈余管理等手段操纵与美化企业报告收益与盈利水平,从而使得企业上市后后继乏力,难以超越上市前经营业绩等。在现实中有时造成公司上市后业绩下降有很多比较复杂的原因,学术界对此并未取得一致的观点。 盈余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会计学和经济学界兴起的一个前沿性研究课题,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相关研究表明盈余管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给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采用2009年10月到2010年12月创业板上市的189家上市企业作为样本,实证分析了盈余管理行为对创业板上市企业IPO前后业绩变化的影响,从而验证了在创业板这个新生市场中盈余管理行为与上市企业IPO前后业绩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企业上市前一年存在较为明显的盈余管理水平;上市企业IPO前三年业绩稳定增长,在IPO当年业绩出现下滑,在IPO后第一年企业业绩略有好转;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与盈余管理高度相关,上市企业IPO前一年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企业IPO当年业绩下滑程度越大,且IPO后一年企业业绩变化幅度越大。因此有必要从控制创业板的上市门槛、建立严格的审批及信息披露制度并加强外部审计监督、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完善会计准则、加强资本市场诚信建设、培育多元化的理性投资者群体等方面控制创业板上市企业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水平、弱化创业板上市企业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动机与行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1)本文采用扩展Jones模型来计量与检验创业板上市企业IPO前一年的盈余管理,较之现在国内外对于盈余管理计量一般采用的修正琼斯模,扩展Jones模型考虑了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对盈余的影响,其效果更加显著。(2)本文利用2006-2010最新的创业板财务数据对创业板IPO前后业绩变化及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对此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3)较之之前对企业上市前后业绩变化研究所采用的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本文采用净利润率作为指标衡量企业IPO前后业绩变化,考虑了企业上市募集资金对企业资产总额以及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影响,比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更能真实有效地反映企业上市前后业绩变化情况。同时本文通过将研究样本分为正向盈余管理和非正向盈余管理两组,有效验证了盈余管理与企业IPO前后业绩变动之间的显著关系。 本文主要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和数据分析对论题进行展开,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及其与企业IPO前一年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希望能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引起学术界和实务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使该领域的研究与监督管理能得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