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物质层面的建设优先精神层面建设的理念下,在西方国家的文化掠夺下,在传统文化和习俗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而被扭曲局面下,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出现了断层现象,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发展面临巨大危机。在此背景之下,仍旧有一些传统文化和习俗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吸引着人们参与其中,农村的舞龙习俗便是其中一个。舞龙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出现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差、只能靠天吃饭的特点息息相关,表达了人们期望通过祭拜神龙祈求风调雨顺、子孙平安的精神诉求。本文欲以白家大湾的舞龙习俗为例,描述和分析舞龙习俗何以沿袭至今。 白家大湾的舞龙习俗自兴起之日起,就一直受到了全体村民的关注。1983年至今的三十年间,白家大湾龙灯会停办了五次,而自2003年至今的十年间,龙灯会的举办则从未间断过,每年都吸引了不少人回村观看、参与。龙灯会的三大主体与群众的基础性支持网络相结合,各司其职,共同举办了龙灯会。在多年举办龙灯会的过程中,白家大湾累积起了丰富的社会资本,令各主体的行动有持续性。信任感,是社会资本存在的内在要求,加强了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可能性,社会关系网络保证了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顺畅,非正式制度则起到了维持秩序的作用。要让舞龙习俗沿袭下去,还需要将主体的行动变得具有持久性。白家大湾的舞龙习俗能够沿袭至今并且生命力越来越旺盛,与其帮助白家大湾的村民们形成族群认同,进而累积其丰厚的社会资本也是紧密联系的。白家大湾作为一个单姓聚居的村落,是同一个祖先的后人,人与人之间有着紧密相连的血缘关系,较容易为共同的利益形成共识,通过舞龙习俗中产生的神龙崇拜、宗族归属感等,整个族群达到了认同。思想层面的族群认同是社会层面的社会资本运作的结果,也促进了社会资本的稳定与发展。 白家大湾的舞龙习俗能够沿袭至今并且依旧保持着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舞龙习俗善于发掘其文化内涵里与当地的精神需求相契合的地方,与之融为一体。虽然舞龙习俗里有一些迷信的色彩,但并不影响我们去欣赏这项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