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新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user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不断深入,利用DNA分子的特异性识别功能发展起来的各种DNA生物传感技术引起了国内外分析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其中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一门涉及医学、生物化学、电化学等多领域的新兴检测技术,具有检测设备简单、检测速率快、成本低、稳定性良好等优点。近年纳米材料的迅猛发展为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动力。纳米材料所具有的比表面积大、电荷密度高、吸附性好、生物相容性好和催化性能强等特性,能极大地提高传感器的检测速率、重现性和选择性等。因此关于纳米材料与DNA电化学传感器相结合的研究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制备高灵敏度、具实用性的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并对其进行应用研究。以此为目标,本研究构建了以亚甲基蓝为电化学活性物质,基于二氧化硅纳米材料修饰的新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并利用DNA酶对铀酰离子的特异性识别能力,使该传感器对溶液中的铀酰离子进行分析检测。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马来酰亚胺基类酯(Sulfo-SMCC)为异双功能偶联剂,将巯基修饰的DNAzyme共价固定在负载了电化学指示剂亚甲基蓝(MB)的氨基化二氧化硅纳米材料上,然后将其与壳聚糖(CTS)混合,滴涂于碳糊电极表面形成稳定的膜。通过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法(EIS)等对膜电极的制备过程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基于巯基修饰的DNAzyme成功固定在二氧化硅纳米材料上,制备的电极材料在碳糊电极表面形成较为稳定的膜。2.结合上述方法利用对铀酰离子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DNAzyme来构建传感器,制备了MSN-MH2@MB@dsDNA/CTS/CPE电极并用于对水溶液中的铀酰离子进行痕量检测。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该传感器对铀酰离子的响应性。研究发现,在优化条件下,亚甲基蓝氧化峰电流与铀浓度在20 pM-0.1 nM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24),检测限(3S/m)为0.15 pM。同时考察了Th4+,Fe2+,Hg2+,Zn2+,Pb2+和Mg2+六种金属离子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中存在干扰离子时,检测信号并未受影响,说明该传感器对铀酰离子的检测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采用当天精度和日间精度检测传感器的精密度,RSD值范围分别为2.9%-4.4%和3.1%-3.9%,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实际样品检测和回收率实验表明湖水和自来水中均不含UO22+,回收率范围在91.3-99.4%,数据表明该传感器能在水溶液中检测痕量UO22+,方法准确度较高,检测效果较好。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皮影文化作为戏剧文化的始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不
金山剪切带型金矿床主要发育含金硅质糜棱岩和合金石英脉两类矿石,它们分别在矿化第一和第二阶段形成。含金硅质糜棱岩与围岩一双桥山群上亚群具有一致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分布特
沂水方言儿化的语音形式可分为普通儿化和特殊儿化两大类。普通儿化的[+卷舌]特征仅前传至韵尾或韵腹;特殊儿化的[+卷舌]特征还前传至介音乃至声母,且会增加或更换辅音音素。
<正> 一、病例介绍患者钱某,女,25岁,病历号00315。妊娠足月,于1989年4月20日上午8时许在县医院产科自然分娩中,突然抽搐,继而昏迷,当时测血压180/120mmHg,诊为产时子痫,立即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大家庭,素来享有“歌舞之乡”的美誉。这里拥有丰富多彩的音乐资源,音乐历史悠久而厚重。多年来涌现出一批批佳作。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明确把文化
在传统三线摆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传递函数的方法,推导出基于传递函数的三线摆系统转动惯量表达式,考虑了空气阻力和其它阻尼情况对三线摆系统的影响,同时可一定程度增大系统摆
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必须顺应社会的需求,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采取更加合理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将着重就任务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如何适用到商务英语的教学展
选取黄土高原中部由西到东、由北到南2个断面上6个末次间冰期以来的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Rb/Sr分析。结果表明Rb/Sr空间分布主要以纬向梯度变化为特征,而随经度变化不显著。
以香辛料中的花椒和干姜有,用乙醇循环法提取油树脂。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找出了乙醇浓度,粉碎粒度,浸泡时间,从而得出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1943年的一天,重庆市内的某家剧院,一部名叫《光绪亲政记》的话剧正在举行首演。偌大的剧场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这是著名编导杨村彬先生《清宫外史》三部曲系列的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