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介入听障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实务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iffylu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障青少年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听力出现损失、听不见或听不清周围声音的青少年,因此他们无法与人进行正常沟通与交流,人际交往也容易出现问题。听障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之一,他们必须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才能达到融入社会的目的,但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总被定义为“弱势群体”,总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遇到阻碍,人际交往能力的不足便是听障青少年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次研究的实务部分主要使用了小组工作的专业方法,深入W市聋哑学校,针对6年级至9年级的听障青少年开展介入工作,目标是达到听障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具体来说是6年级至9年级的39名听障青少年中选取6名人际交往能力明显不足的学生作为服务对象,以小组工作方法对小组成员展开服务,前期问题表现参照其他学者有关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问卷,考虑到听障青少年的特殊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界定维度,制订了《听障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调查问卷》,以此对服务对象进行前后测。该量表中的问题是围绕交往动力、交往认知和身边关系处理技巧进行设计的,本次研究也将三方面作为问卷的三个维度,小组工作结束后,又对组员进行了后测,运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对组员的参与式观察、对班主任老师的满意度访谈、社工自我测评展开评估,总结了小组工作介入听障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效果,并进行反思。本次社工介入创造性地使用了“听障青少年+健听青少年”小组研究方法并得出了以下结论:评估结果显示,小组成员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交往动力和交往认知维度产生一定的效果,但在提升身边关系处理技巧维度上达到的效果相对不明显;对听障青少年来说,小组工作能够提供给他们与健听青少年相处、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为他们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支持;站在社会工作专业角度不难发现,社会工作的介入能够很好的配合特殊教育的教学方式,也能够很好的提供听障家庭青少年与健听青少年接触的机会,使得听障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问题能够引起外界社会的关注。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活动时间跨度较大、只运用小组工作的介入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调查过程还有待完善。
其他文献
当前,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呈现出执政特性、地区差异性、利益关系失衡性、干部原因主导性等新特性。其凸显问题有党群关系目标指向出现偏差;党群之间的思想分离明显;党群矛盾
把共聚物简化为两个有限深量子阱———双量子阱模型 .着重研究了双量子阱中阱深、阱宽及势垒宽度对其能态结构的影响 ,从而对共聚物的合成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