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国外木质结构材管理制度为背景,对我国结构材使用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分析了对我国结构材产品实施认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适应性,研究了我国结构材产品认证制度、认证风险及企业应对策略,并基于均衡博奕模型和成本效益模型对结构材产品认证质量及成本效益进行探讨。主要结论如下:(一)相比较木结构产业发达国家的结构材管理制度,我国结构管理制度存在资源配套有待完善、标准体系有待健全、使用管理有待统一、产品认证制度有待开展等问题。从国际接轨、产业发展、规范市场、安全保障四个方面看我国实施结构材产品认证十分必要,从认证制度、本土化发展、技术依据、实施时机四个方面看我国实施结构材产品认证可行。(二)推行结构材产品认证制度适应我国政策体制、适应木结构产业发展。通过SWOT分析得到,我国开展结构材产品认证制度,需要建立结构材产品认证准入机制,大力宣传产品认证信用保证功能。根据结构材在木结构中不同用途,结合我国结构材生产企业现状,采取先后不同时段实施认证制度的策略。由于结构材产品质量关系到木结构居住安全和寿命,要采取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三)我国目前初步构建了结构材标准体系,为结构材产品认证提供了技术依据,但依然存在结构材标准不完善,标准技术不统一,标准化进程不协调等问题。在我国认证制度下,建立了结构材产品认证、检查和检测机构、认证活动行为、认证人员等基本制度,并对结构材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进行研究,明确结构材认证单元、依据及相关要素。根据结构材产品特点,总结了结构材产品认证制度特殊性要求。在结构材产品认证制度实施过程中,我国应采取政府出台准入机制、建立政府、行业和企业积极合作机制、推动结构材产品认证国际互认、提升认证信用功能等策略。(四)结构材产品认证的风险主要分为认证制度风险因素和生产企业风险因素两类,通过风险管理分析,明确了各类风险的影响等级、发生概率、严重等级。在Borda序值分析中产品质量一致性风险在所有风险中最为严重,在认证制度风险中认证行为风险等级最高,要加强这两类风险的管理。(五)通过均衡理论模型分析,政府监管对结构材产品认证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采取处罚机制、质量曝光等手段能够有效降低结构材企业和认证机构勾结进行虚假认证,促使双方博弈过程中提升认证质量。通过成本效益模型分析,结构材产品认证要更注重长期效益,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应积极推动结构材产品认证的社会效益,企业在开展产品认证时要关注盈利平衡点,提高抗风险能力,进行有效产量控制。(六)我国结构材企业在产品认证制度实施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产业信息,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应对,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在应对结构材产品认证制度时,企业要加强设备设施、技术人员、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等要素建设,确保工厂设备设施、技术水平和管理体系满足认证实施规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