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的补偿生长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BIN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16±2℃条件下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平均初始体重31.52±1.33g)饥饿及恢复投喂不同时间的补偿生长状况。通过研究饥饿和恢复投喂对其形态性状指标、鱼体生化指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了金鳟幼鱼在饥饿胁迫下的适应性对策及其补偿机制,结果如下:饥饿后,金鳟幼鱼的体重、体长、比肝重、肥满度和特定生长率均下降,其中体重、比肝重、肥满度和特定生长率对饥饿的反应很敏感。恢复投喂后,各饥饿组体重上升,但仍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形态形状指标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恢复生长时期金鳟幼鱼饥饿组的生长速度均超过了对照组,摄食率变化不大,食物转化率的变化比较明显。饥饿后,金鳟幼鱼鱼体水分和灰分含量上升,粗脂肪,粗蛋白,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下降;恢复投喂后各饥饿组生化指标除了肌糖原外均恢复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水平。结果表明,肝脏是金鳟幼鱼的主要贮能器官,金鳟幼鱼能较好的利用体内的糖类作为能源物质;在饥饿时首先动用的是糖原,然后是脂肪;从肝糖原和肌糖原变化的情况来看,在饥饿的过程中首先动用肝糖原,然后再大量动用肌糖原;贮存能源物质时是优先积累肝糖原的。饥饿后,金鳟幼鱼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比容显著下降,白细胞总数上升,红细胞沉降率呈下降趋势;恢复投喂后,血液生理指标均恢复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水平。饥饿后,金鳟幼鱼血糖含量大幅度下降,饥饿初期下降较快,后期则维持在一定水平,胆固醇含量和甘油三脂呈类似锯齿形的阶梯状下降,血液总蛋白含量变化不显著。恢复投喂后,血液各生化指标均恢复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水平。饥饿后,金鳟幼鱼消化道内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下降,且都在饥饿初期下降较快,后期下降变缓。脂肪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淀粉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恢复投喂后,金鳟幼鱼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与饥饿前相比都有所上升,但淀粉酶活性总体上仍低于同期对照组,脂肪酶活性总体上高于对照组水平,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肝胰脏谷丙转氨酶活性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基本上没有变化,而且一直保持平稳的状态。金鳟幼鱼不同消化酶在消化道中的活性分布规律是: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的活性,胃和幽门盲囊中最高,肠中次之,肝胰脏中最低;淀粉酶活性,肠中最高,幽门盲囊中次之,胃比幽门盲囊稍低,肝胰脏中最低;脂肪酶活性,肠中最高,幽门盲囊和胃中次之,肝胰脏中最低。从体重和特定生长率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金鳟幼鱼的补偿生长是部分(有限)补偿生长。从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的变化可以看出,其部分(有限)补偿生长主要是食物转化率提高所致。建议在金鳟人工养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喂食不足,科学地利用补偿生长生理现象,对金鳟的养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焦村煤矿位于偃龙煤田中部,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底板岩溶水害问题日趋严重。为此,探明矿区水文地质规律,评价底板突水的危险性对矿井水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