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进入新世纪,各国为了抢占技术的制高点,纷纷将技术创新提到更高的战略层面。创新活动具有风险性、不确定性、外部性特点,这使得创新产出无法达到社会最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科技扶持政策。我国政府也通过科技补贴与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来激励企业参与研发活动的积极性。因此,研究科技补贴及税收优惠的作用机制与效果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金融改革背景下建立更高效的支持政策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及分析框架,并指出本文运用到的研究方法。接着整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我国创新现状。之后,分析了科技补贴、税收优惠与企业研发创新的理论基础,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两种激励政策的作用方式。最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收集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科技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机制及作用效果,并分析了企业规模的门槛效应,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及门槛回归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科技补贴、税收优惠与企业创新活动的关系,并研究了企业规模对激励政策效果的影响。本文选取锐思及国泰安数据库2000-2007年上市企业相关数据为样本,分别以无形资产与专利申请作为衡量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指标,通过负二项及多元回归得出以下实证结果。首先,科技补贴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呈现“倒U型”,即科技补贴仅在某一区间内有效,当补贴值超过临界值时,反而会挤出企业的自主投入;其次,税收优惠政策及两种政策的交互作用并不显著;最后,政府科技补贴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会受到企业规模的影响。本文发现,对于样本中超大规模的国有企业、中央企业来说,科技补贴效果不显著,而对于其他规模下的大部分企业来说,科技补贴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方式呈现出“倒U型”。在理论及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首先,建立政策评价体系并加快建立多样化的补贴方式。为了提高补贴的效率,应将补贴控制在适当的额度内,并对滥用补贴政策的行为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减少逆向选择;其次,应实现精准化补贴。由于科技补贴对不同规模、不同属性的企业的影响效果有所差异,应根据对象给予差异化补贴激励,尤其对于超大规模的国企、央企,应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筛选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进行补贴;再次,应完善现有税收优惠体系。现阶段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门槛相对较高,应建立更具普惠性的优惠政策,尤其是降低中小企业获得税收优惠政策的门槛;最后,应建立系统的科技补贴与税收优惠的综合激励机制。科技补贴与税收优惠在影响方式及作用效果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且两种政策在长短期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充分发挥两种政策的优势,实现补贴与税收的政策互补最终促使企业建立自主创新意识,加快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