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经济,轻环保”、“发展强,保护弱”是我国曾经倡导经济发展时的一种常态,因为那时对环境的轻视,滋生了现有的许多环境污染问题,其中工业污染是见证经济发展最具代表性的产物。
本文介绍了上海市Y镇在治理工业污染中的案例,并以多中心治理视角探讨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分析为何造成治理困境的成因。目前的现状来说,仍以政府带动其他主体(企业、第三方、公众)治理工业污染,但政府环保机构掌握污染源的信息不畅通,基层环保队伍尚未完善,企业、公众的参与渠道有限,多元主体间互相博弈,这些问题都阻碍了乡镇工业污染治理取得大的成效。
本文认为,乡镇形成工业污染治理困境的原因,一是历史遗留问题。中国从70年代大力发展经济,传统的GDP考核促使领导干部漠视环境保护,而随着城市化演进,城市中的落后工业企业或转型或慢慢过渡给乡镇,使得乡镇聚集了大批工艺落后、产能过剩的高污染工业企业,政府在早期规划时又没有科学布局;二是政府职能缺陷。这其中包含了环境监管部门间缺少统筹协作性,基层环保队伍不健全、执法权限有限和法律法规滞后;三是多元主体参与不足。不仅仅体现在企业环保意识薄弱、环保投入不足、公众参与性不高等方面,还包括第三方在监管不完善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营利化”行为。
鉴于以上发现的问题和对困境的成因分析,本文以多中心视角分别对政府、企业、第三方及公众提出了对策。一方面,加大政绩考核中环境权重,强化各部门协作监管,完善环保执法机构的队伍、加强内部建设和精细化招商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来优化政府监管职能。另一方面,营造透明公开的市场环境去加快促进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技术工艺以提高企业治污能力和自觉性。再者,推进环保机构的建设发展、完善公众参与渠道来加大第三方治污空间和提升公众监督力量,最终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合作平台,完善乡镇工业污染治理网络。
本文介绍了上海市Y镇在治理工业污染中的案例,并以多中心治理视角探讨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分析为何造成治理困境的成因。目前的现状来说,仍以政府带动其他主体(企业、第三方、公众)治理工业污染,但政府环保机构掌握污染源的信息不畅通,基层环保队伍尚未完善,企业、公众的参与渠道有限,多元主体间互相博弈,这些问题都阻碍了乡镇工业污染治理取得大的成效。
本文认为,乡镇形成工业污染治理困境的原因,一是历史遗留问题。中国从70年代大力发展经济,传统的GDP考核促使领导干部漠视环境保护,而随着城市化演进,城市中的落后工业企业或转型或慢慢过渡给乡镇,使得乡镇聚集了大批工艺落后、产能过剩的高污染工业企业,政府在早期规划时又没有科学布局;二是政府职能缺陷。这其中包含了环境监管部门间缺少统筹协作性,基层环保队伍不健全、执法权限有限和法律法规滞后;三是多元主体参与不足。不仅仅体现在企业环保意识薄弱、环保投入不足、公众参与性不高等方面,还包括第三方在监管不完善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营利化”行为。
鉴于以上发现的问题和对困境的成因分析,本文以多中心视角分别对政府、企业、第三方及公众提出了对策。一方面,加大政绩考核中环境权重,强化各部门协作监管,完善环保执法机构的队伍、加强内部建设和精细化招商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来优化政府监管职能。另一方面,营造透明公开的市场环境去加快促进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技术工艺以提高企业治污能力和自觉性。再者,推进环保机构的建设发展、完善公众参与渠道来加大第三方治污空间和提升公众监督力量,最终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合作平台,完善乡镇工业污染治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