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下消化道出血(Low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LGIH)是指十二指肠空肠移行部、Treitz韧带以下肠管内的出血,可来自小肠、大肠及直肠。临床表现可表现为不明原因的黑便、便血、腹痛、贫血等,也可由于起病突然而就诊,并且由于出血不止可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是临床中常遇到的急重症。由于不同病因导致的LGIH预后及干预措施存在差异,并且只有做出正确诊断、迅速止血才是下消化道出血抢救成功的关键,所以病因诊断至关重要。而LGIH的病因复杂,临床诊断较为困难,为了解LGIH的病因特点,现将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下消化道出血资料完整的56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LGIH的病因构成及相关因素,加强临床医生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认识,以此指导临床医生对病因更快更准的做出判断及制定合理的临床干预措施,提高预后,降低病死率,并利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降低发病率及复发率。资料与方法:562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2001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38例,女性224例。按不同年龄分为三组,儿童组62例(≤14岁),青中年组259例(15~59岁),老年组241例(≥60岁).伴随症状有腹痛、腹胀、腹泻、腹部包块及贫血等。临床表现为黑便、便血等。对562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年龄、性别、死亡率、检查方法等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1.总体病因构成562例下消化道出血者中,肿瘤122例,炎症性肠病112例,息肉88例,肛周疾病65例,出血性肠炎21例,缺血性肠病37例,梅克尔憩室30例,医源性21例,全身疾病25例,血管畸形18例,肠套叠6例,原因不明17例。总体病因中占前三位的是肿瘤、炎症性肠病、息肉。2.本组病例中,三组患者的病因构成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青中年组和儿童组中占首位的分别是肿瘤、炎症性肠病和梅克尔憩室。三组首位病因与其它两组的病因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本组统计数据分析,下消化道出血病因与年龄有密切关系。3.本组病例中,男女发病例数之比为1.51:1(338:224)。男性下消化道出血前三位的是炎症性肠病、肿瘤、息肉;女性下消化道出血前三位的是肿瘤、炎症性肠病、肛周疾病。男女两组在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4.本组资料中,下消化道出血总死亡14/562例,总病死率2.5%。其中老年组10/241例,占4.1%;非老年组5/341例,占1.5%。两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老年组中共有135例(56%)合并并存病,非老年组中有21.2%合并并存病,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5.本组资料中,结肠镜检查确诊的例数为362例,占64.4%,综合胶囊内镜、小肠镜、外科手段及影像学手段的综合确诊率92.3%。结论:1.肿瘤、炎症性肠病、息肉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三大主要病因。年龄在病因构成上有显著性差异,老年组、青中年组和儿童组中占首位的分别是肿瘤、炎症性肠病和梅克尔憩室。性别在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上无显著性差异。2.结肠镜检查是下消化道出血主要的确诊手段,综合运用胶囊内镜、小肠镜、影像学检查及外科手段,可提高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