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神圣空间是一种承载文化的平台和反映社会过程的文本。对民间信仰家庭神圣空间的研究,能直观揭示民间信仰这一地方传统文化通过家庭神圣空间得以复兴与传承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学者对微观空间和非正式神圣空间研究热情的日益高涨,家庭尺度的神圣空间研究日益增多。然而,从国内外家庭神圣空间的已有研究来看,多数学者围绕宗教、儒教礼制或多元信仰融合的家庭神圣空间展开详尽研究而忽视民间信仰家庭神圣空间的研究。仅有的少数研究只是将民间信仰家庭神圣空间作为“场所”而对民间信仰展开研究或将其作为问题研究的一个方面,而并非将空间本身作为中心主题;且在空间尺度上止步于家庭这一微观空间尺度,鲜有对不同尺度神圣空间的连接进行讨论:在与地方文化的研究上,也尚未对家庭空间建构与深厚传统相结合的问题展开研究。为此,本文从地理学视角出发,以临水夫人为例,综合运用深度访谈、参与观察、文本分析、Nvivo8.0等质性方法首先对民间信仰家庭神圣空间的内部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民间信仰家庭神圣空间具有私密性、隐蔽性;空间自身及其中物品的神圣性与日常性可进行弹性转换,这使得神圣空间深刻地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私密性和隐蔽性促使家庭神圣空间成为信仰的传承平台之一,而对日常生活的嵌入则展演了信仰深深根植于家庭和个人以保存传承资源的过程。其次,对民间信仰家庭神圣空间与外部不同尺度神圣空间的连接进行探究,结果显示,“根植-传承”是民间信仰生命力之所在,家庭神圣空间与外部神圣空间通过信众交流及个体和集体宗教活动连接在一起,临水夫人信仰随着信众信仰水平的提高逐步根植到家庭和个人。再次,在剖析渲染渗透作用的基础上,梳理出12条信众信仰成长的主要建构途径。本文认为同一家庭中,不同成员的信仰成长途径是对该家庭神圣空间建构途径不同视角的审视。家庭神圣空间不仅以不同的途径,而且沿着不同的方向(庙-家或家-家方向)建构。最后,在“地方”文化脉络中,对地方信仰传统如何通过民间信仰家庭神圣空间的微观地理机制得以实现进行了分析,认为信众的宗教实践被赋予空间性,信众沿着不同的建构途径和方向建构家庭神圣空间,并将家庭这一微观尺度空间和宫庙这一小尺度空间连接在一起,在“地方”大背景和这一机制下,新的家庭神圣空间不断地被建构,根植于信众的民间信仰核心内涵被植入到新的家庭神圣空间,并得以拓展、更新和传承,地方信仰传统随之建构、更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