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不同类型集约化海水养殖水体及非养殖水体中浮游原生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上下行效应对其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以广东大亚湾海水养殖水体(鱼类养殖水体(FA),贝类养殖水体(SA))及邻近海区的非养殖水体(自然水体(NW))为客体,研究了三类水体中原生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和种群动态演替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和上行效应的调节作用,同时调查其它微型浮游后生动物(200-2000μm)主要生态类群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变化,探讨了上下行效应对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和种群动态演替的调节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类型水体环境因子差异显著且随季节变动,其中硝态氮(NO3--N)、磷酸盐(PO43--P)及浊度差异显著(P<0.05),鱼类养殖水体(FA)显著高于贝类养殖水体(SA)和自然水体(NW)。
2.三处受调查水体共采集到浮游原生动物20种,其中,13种在三处水体中均有出现。鱼类养殖水体(FA)、贝类养殖水体(SA)和自然水体(NW)的物种数分别为18、16和15种。三类水体中原生动物结构参数差异显著且随季节变化。其中,物种数、丰度、均匀度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P<0.05),鱼类养殖水体显著高于贝类养殖水体和自然水体(P<0.05)。浮游原生动物丰度季节变化明显,夏季较高,秋季开始下降,到了冬季达到最低,春季开始回升。
3.三处水体共采集浮游后生动物8种,分别为哲水蚤、栉水母、未知种、枝角类(3种)、剑水蚤、以及多毛类幼体。养殖水体中浮游后生动物丰度显著高于自然水体(P<0.05),三类水体中后生动物的其它群落结构参数差异不显著(P>0.05)。
4.浮游原生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PO43-、NO3--N、NH4+-N、Ch(l)-a、pH和细菌丰度)显著相关。其中物种数、丰富度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群落结构参数(物种数、丰富度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度)与NO3--N呈显著负相关(P<0.05)。
5.浮游后生动物群落结构和原生动物群落结构显著相关(P<0.05),且随着季节的迁移而变化。春季、夏季和秋季群落结构参数显著相关(P<0.05),冬季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浮游原生动物与浮游后生动物丰度间关系:栉水母与Strombidium sp.(急游虫属)、Pelagostrobilidium sp.(海游虫属)、Eutintinnusapertus(开口真丁丁虫)、Favella campanula(钟状网纹虫)、RimostrobidiumSp.(裂隙虫属)显著正相关(P<0.05);哲水蚤与Pelagostrobilidium sp.(海游虫属)显著正相关(P<0.05);剑水蚤与Strombidium sp.(急游虫属)、Tintinnopsis loricata(具甲拟铃虫)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Helicostomella longa(长形旋口虫)呈显著正相关(P<0.05)。
本工作为首次基于微食物网理论探讨热带-亚热带海水不同类型水体中原生动物群落对环境变化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养殖水体的原生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环境因子差异显著,浮游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群演替受环境因子和后生动物群落的时-空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