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治未病”理论为指导,通过建立雾霾条件下流感病毒(IV)感染BALB/c小鼠模型,探讨甘露消毒丹(GXM)挥发油对流感的防治作用,以期为佩戴香囊预防流感提供客观依据;从组织学、分子生物学等水平研究GXM挥发油干预雾霾条件下IV感染小鼠的黏膜免疫作用机制,探讨其抗IV感染的作用靶点,为临床应用及中药制剂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将72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预防对照组、实验观察组,每组18只。4组适应性喂养,预防对照组提前7天滴鼻给药挥发油,第8天开始造模,除正常对照组外,将各组放入人工气候培养箱中2小时,取出后用PM2.5混悬液进行鼻腔滴注,1次/d,连续7天,并于造模第8天用乙醚轻度麻醉,经鼻腔接种甲型IV的FM1株(0.1ml/只),造模成功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预防对照组经鼻滴入等量的0.9%生理盐水,实验观察组滴鼻给药GXM挥发油,每日1次,连续10天,各组小鼠分别于染毒后第3、7、10天取材。结合肺组织外观、肺组织病理光镜及电镜下的结果,对小鼠肺组织病理炎症程度进行评分并计算小鼠肺指数,采用q PCR法对小鼠肺组织p Ig R的基因含量进行测定;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IL-6、IL-17的表达水平,同法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鼻咽灌洗液(NALF)中s Ig A的表达水平。结果:1.PM2.5联合IV感染后,除正常对照组外,染毒后其余各组小鼠体重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模型对照组小鼠体重下降明显(P<0.001),于第3天开始降低,第7天达最低值,证明造模成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预防对照组及实验观察组小鼠平均体重变化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对照组和实验观察组比较体重变化差异不明显(P>0.05)。2.肉眼观察联合感染7天后小鼠的肺组织病变程度,正常对照组小鼠肺组织呈淡粉色,大小正常,无体积增大,无渗出、充血、弹性好,质地柔软无实质性改变。模型对照组小鼠肺组织出现明显充血和水肿,色暗红,伴有暗红色瘀斑瘀点,体积增大,质硬,弹性差。预防对照组小鼠肺组织表面光滑、呈淡红色、有轻度的水肿,无充血,质软,弹性较好。实验观察组小鼠IV感染7天后有轻度的瘀血和水肿,体积无明显增大,质软,弹性较差。3.光镜下正常对照组可见小鼠肺泡、肺泡隔形态完整,肺泡大小一致,肺泡壁菲薄,间隔无增宽,周围血管未见水肿充血现象。模型对照组肺泡、肺泡管、肺泡囊等结构消失,肺泡间隔明显增厚,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现象,血管、支气管周围明显。预防对照组小鼠肺泡、肺泡囊形态结构较完整,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伴少量水肿充血,较模型对照组病变范围小,程度轻。实验观察组小鼠肺泡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厚,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水肿充血现象较轻。4.正常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细胞结构完整,细胞间连接较紧密,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板层小体等细胞器丰富,核膜清晰可见。模型对照组小鼠肺组织超微结构受到破坏,表现为核膜与质膜模糊、肺泡腔内纤毛增粗、脱落,核染色质凝集粗块,间质胶原纤维大量堆积,排列纵横交错,细胞坏死,细胞器减少,线粒体嵴减少或消失,内质网出现空泡样病变,胞浆内有大量病毒颗粒。预防对照组Ⅱ型肺泡细胞数目增多,形态基本正常,微绒毛较丰富,肺泡隔增厚不明显,间质内见少量的胶原纤维。实验观察组Ⅱ型细胞数目增多,板层小体增多,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增多,但明显少于模型对照组,血管肿胀,微绒毛较丰富。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感染组小鼠于各时间点的肺指数及病理评分均升高(P<0.05)。模型对照组于感染后各时间点肺指数与病理评分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于第7天达峰值。经药物干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预防对照组、实验观察组肺指数、病理评分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观察组小鼠肺指数、病理评分于感染后第3天均高于预防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第7、10天实验观察组肺指数、病理评分与预防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PM2.5+IV联合感染后,各时间点各组小鼠BALF、NALF中s Ig A含量表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预防对照组、实验观察组小鼠BALF、NALF中s Ig A含量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观察组比较,感染后第3天,预防对照组小鼠BALF、NALF中s Ig A表达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NALF中s Ig A含量第3天表达最高;于第7、10天,实验观察组小鼠BALF、NALF中s Ig A含量表达与预防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于第10天s Ig A含量表达最高。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小鼠血清IL-6、IL-17含量表达均升高,于第3天达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预防对照组和实验观察组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预防对照组比实验观察组表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10天实验观察组表达降低,与预防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PM2.5+IV联合感染后,各时间点小鼠p Ig R表达均降低(P<0.05)。药物干预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第3天预防对照组、实验观察组表达升高效果明显(P<0.05);第7、10天预防对照组、实验观察组表达持续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防对照组比较,感染后第3天实验观察组表达较低差异明显(P<0.05),第7、10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雾霾环境下IV感染具有“湿毒”特征,感染早期小鼠黏膜组织损伤,炎性细胞浸润,组织充血水肿,黏膜免疫功能失调,是肺卫失宣、IV感染的关键环节。2.GXM挥发油通过下调IL-6、IL-17等炎症因子表达并上调p Ig R表达、促进s Ig A的合成与分泌,调节小鼠黏膜免疫功能,实现其清热解毒、芳香化湿防治雾霾环境下IV感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