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探讨Teach-back方法结合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理指标、高血压相关知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以及积极老龄化水平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推广Teach-back方法结合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达到改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经济压力与照护负担的目的。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分别选取了成都市青羊区、龙泉驿区所管辖的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研究场所。以社区为单位,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已在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慢病档案并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共计120例。对照组实施社区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试验组实施Teach-back方法结合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生理指标测量、高血压相关知识评分表、高血压自我效能评分表、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评分表、积极老龄化量表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进行生理指标与自我管理行为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与两两比较。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水准a=0.05,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干预过程中,试验组脱落2例患者,对照组剔除3例患者,故本研究最终共纳入115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试验组58例,对照组57例。1.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疾病情况、生理指标、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积极老龄化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生理指标的比较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的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干预3、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M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1)试验组干预3、6个月后的血压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值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血压水平与BMI值在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的比较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自我效能的比较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总分及遵医行为、日常生活、服药行为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健康行为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总分及遵医行为、日常生活、服药行为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健康行为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自我管理的比较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总分及用药管理、病情监测、饮食管理、工作与休息管理、情绪管理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运动管理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1)试验组干预3个月后的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除运动管理维度外)均高于干预前(P<0.05);(2)试验组干预6个月后的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除运动管理维度外)均高于干预前(P<0.05);(3)对照组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积极老龄化的比较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积极老龄化总分及自理能力、开发心灵智慧、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学习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积极融入社会、建立经济保障、巩固家庭关系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积极老龄化总分及自理能力、积极融入社会、开发心灵智慧、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学习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经济保障、巩固家庭关系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积极老龄化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ch-back方法结合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一方面能有效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提升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转变,减轻家庭照护负担;另一方面,通过帮助患者树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疾病管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积极老龄化,缓解社会的经济与照护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