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基于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需要建设大量服务于城镇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公共设施,而居民对带有负外部性的邻避设施形成了嫌恶、排斥的态度,当政府兴建此类公共设施时,居民会采取高度情绪化的抵制行动甚至冲突行为,学界称之为邻避效应(not in my back yard,缩写为NIMBY)。据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统计显示,2016年仅一个季度内全国范围内的50多个拟建设选址的垃圾焚烧项目,大都是建设项目文件信息一经公开,便遭到当地群众的强烈抵制。邻避效应在我国呈高发、频发态势,对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威胁,政府面临巨大的邻避压力和挑战。现实中,我国邻避事件虽然大部分以邻避设施项目搁置或者搬迁为最终结局,但也存在一些邻避设施成功落地的实际案例,对于邻避设施建设没有遭受居民的反对甚受到居民欢迎的现象,学界称之为“迎臂效应”(yes in my back yard,缩写为YIMBY),目前“迎臂效应”研究的理论成果相对较少。而对于“迎臂效应”的研究能够为探索解决我国邻避效应争端给出很好的示范性作用,所以,如何理解邻避效应和“迎臂效应”能够为我国邻避效应的防范以及“迎臂效应”的推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对于邻避效应的研究,当前很多学者大都基于经典博弈理论来解释邻避效应,但经典博弈理论只能解释邻避效应,并不能解释邻避效应和“迎臂效应”共存的现实,本文尝试引入经典博弈理论的新发展—行为博弈理论,试图用其中的互惠和公平观点来解释邻避效应和“迎臂效应”共存的现象。首先,对现有相关研究成果总结梳理,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和参考。其次,通过实际案例说明邻避效应和“迎臂效应”共存的现状,在经典博弈模型之下,对邻避效应作出理论解释,并提出经典博弈理论与邻避效应和“迎臂效应”共存现状的悖论。再次,引入行为博弈理论,基于行为博弈理论对邻避效应、“迎臂效应”以及从邻避效应到“迎臂效应”的转化作出理论解释。最后,提出行为博弈理论中的关键性解释因素:积极互惠和消极互惠,并提出助推积极互惠和遏制消极互惠的措施。研究发现,在邻避设施建设过程中,政府和居民并不一定是完全经济理性人,他们所关注的并不仅仅是经济收益,他们除了关注经济收益之外,还关注公平、互惠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感受。进一步研究发现,之所以存在“迎臂效应”,主要原因在于邻避设施建设过程中,由公平和善意所带来的效用远远超过了经济收益所带来的效用,因此,邻避效应和“迎臂效应”在现实中是共存的。本文的研究发现也为政府在解决类似的邻避设施建设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