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自然环境变化的不断增强,人—自然耦合系统的研究受到高度关注。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高能耗、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致使生态环境严重退化,这些现象在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流域作为一类较复杂的自然地理区域,受到自然因素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流域景观生态系统亦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和胁迫。石羊河流域作为西北内陆河之一,太阳辐射较强、日照时间较长,温差较大、降水较少、蒸散发量较高、空气较干燥,流域内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生态环境退化较为严重。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祁连山森林面积减少及雪线上升、地表水减少及地下水位下降、林草破坏和水土流失加重、水体污染和水质恶化、植被退化、下游荒漠化加剧等,特别是中下游地区出现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游民勤地区已成为生态危机区,景观类型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因此,石羊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的有效规避、主动适应及综合管理研究与评价已成为当前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热点研究方向。景观生态风险的研究将为现阶段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评估、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地制定提供一定参考。本文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景观生态风险理论为指导,以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数据源,结合自然地理、气象和人文等数据,基于GIS和RS方法从景观格局视角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对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价,揭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1986-2014年各景观面积发生较明显的变化。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303.12 km2、257.15km2和235.56 km2,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分别减少89.69km2、232.37 km2和73.26 km2。其中,建设用地增加最为明显,其增加幅度达73%。研究区景观整体破碎度升高,上游祁连山区、武威绿洲和民勤绿洲破碎度升高明显于其它地区;景观分离度也有明显升高,其升高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水域>建设用地>林地>耕地>未利用地>草地,分离度较高区域主要分布于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绿洲流域绿洲区内;2000年之前景观优势度有所下降,之后又有所升高,这在威武绿洲与民勤绿洲表现的尤为明显。研究结果表明景观类型斑块间的连通性降低,景观不稳定性增加,持续性有所下降。(2)1986-2014年流域生态脆弱度/损失度整体上逐渐增大,空间分异较为明显,具体表现在:南部祁连山区、古浪县、武威绿洲、昌宁盆地以及民勤绿洲的脆弱度/损失度升高,其中,民勤县的脆弱度/损失度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升高幅度大于降低水平,表明民勤县的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由于生态恢复是一项长期工程以及治理力度的不同等,治理效果在其它地区表现不明显。(3)1986-2014年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上游景观干扰度和生态脆弱度较低,景观生态风险相对较低,而中下游生态系统较脆弱,景观生态风险较高。通过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等级之间的转移矩阵可以看出,2000年之前由于流域人口急剧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人类不合理活动等造成流域景观格局的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加剧。2000年之后,恶化速度有了很大程度的减缓,并初步取得了一定恢复成效。(4)1986-2014年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有较明显同质集聚和异质分离的分布特征,风险值高的区域,分布于其周边的区域风险值亦高;而风险值低的区域,其周边区域的值亦低。流域“热点”高聚集区主要分布于武威、民勤绿洲以及古浪县,且面积保持逐渐扩张的态势,景观生态风险逐渐升高;“冷点”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上游祁连山区的肃南县和天祝县,且面积有所增大,该区高值和低值出现两极分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