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抽象句法词类知识在儿童语言知识体系中的所处的地位一直是发展心理语言学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经常涉及到的两个问题是儿童早期是否具备抽象的句法词类知识以及他们怎样获得成人的语法能力。本研究使用了两名汉语儿童两岁以前的自然语音材料,来探讨汉语儿童句法获得过程及获得机制。以应用为本的语言习得理论研究者(Usage-based approach)认为儿童早期不具备成熟的语言能力。他们断言儿童早期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以个别动词或固定词组为基础,通过归纳逐步得出语法规则的一个过程,而并非建立于统一的动词词类之上,且句法发展是一个缓慢零散的过程。针对应用为本理论所提出的早期语法发展特点,我们作了以下研究。我们首先系统地统计了处于动词论元位置的动词数,以探讨动词词类在语言发展的初期阶段的存在与否。我们着重研究了否定句,疑问句,以及带助动词,存在动词,体动词,动词短语以及其它能带动词补语的动词的语句。结果显示两位儿童分别有超过45%的动词出现在以上的几种位置中,即45%的动词曾充当其它句法结构的论元。这一结论与Tomasello 1992年的研究结果不符,表明了汉语儿童早期的语法系统中存在动词词类这一抽象概念,儿童的句法知识是建立在动词词类而非个别动词的基础之上的。其次我们仔细分析了两位儿童多词句的发展情况,来研究语言知识的发展是否是一个缓慢零散的过程,考察了普通认知方式中简单符号组合如替代,扩充,添加,联合等能否解释早期句法知识的发展。研究结果显示两名儿童分别有多达45-55%的多词句不能通过单个的符号组合来获得,它们或需两种或以上的组合,或根本没有可溯源的多词句组合。且除这四种操作之外,两名儿童还使用了如换位,动词替代等应用为本理论不能解释的其它的操作。另外,通过对动词所出现的首个句法结构的分析,我们发现40-50%的新获得动词(first-use verb)出现在新的句法结构中(first-use sentence frame),且新获得动词出现在复杂的句法结构(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成成分)与简单句法结构(含一个组成成分)的比例大概为2:1。这些结果都表明了句法结构发展并非是一个缓慢零碎的过程。最后我们分析了两位儿童多词联组的句法能产性来研究汉语儿童早期句法知识是否建立在固定词组之上。我们运用了Lieven等(1992,1993,1997)设计的编码方案(coding scheme)分析儿童早期多词联组的本质。发现儿童在1岁9个月到1岁10个月大的时候只有不到15%的多词联组属于固定词组,这并不支持仅以词汇位置分布为获得机制的理论。并且我们在使用这套编码时,发现他们的方法在并不能正确评估汉语儿童的语言能力,我们相信这些不足都是因为他们不承认儿童早期已习得抽象句法词类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