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韩国跟中国的建交已经过了10周年了。这么好的机会作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以“鲁迅与李光洙研究”作为博士论文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还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鲁迅与李光洙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主要思想与创作,研究的进展与继承,以及二人分别在中韩文学上的价值。 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和韩国建立邦交已经达到10年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接触增多了,相互理解的当然也在相应增加。然而,无庸讳言,两国在文学上的交流还是实在太少了!在中国只有很少一部分文学研究者译介韩国文学;韩国的教授们对中国文学的兴趣大多集中在古典时期,关于现代文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做的比较少。通过这一课题的努力,我希望在中国多一点介绍韩国文学和作家,同时,以一个韩国人的视域解读中国现代文学的颠峰作家。 本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从生平开始展开他们的文学特征。他们俩的相似的地方这么多:他们的国家沦为殖民地的社会背景,家道中落的生活背景、日本留学的经历、封建的婚姻习俗的牺牲者、启蒙思想,乃至一度陷入思想的孤独与寂寞等等。李光洙和鲁迅都在文学研究上,提出过很多新的概念,主办了多个杂志,都影响了一大批作家的创作。 第二章,两个作家的重要思想差异。 两位作家比较相似的思想是鲁迅的启蒙思想和国民性的问题,李的启蒙主义意识和归农意识,不同的思想是鲁迅的进化论和唯物主义,李光诛的都市指向和死亡的结末构造等。 说鲁迅是“坚决的维新主义者”,似乎根据不足;但否认他接受过维新思想的影响也是不符合事实的。鲁迅早年便接触自然科学,他对自然科学具有丰富的知识。他早期的著作中,就流露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是彻底的反对宗教迷信的战士。鲁迅为了中国的社会革命变革探求真理。他所受到的各种思想的影响,构成了他“思想革命”的思路,而且他在回国以后很长时间,都是在这条道路上摸索前进的。鲁迅这个时期的思想,是具有局限性的。但是,政治意义上说,对中国的革命实践却发挥了积极作用。 最基础的李光诛的思想分为5个方面;放浪意识。自我意识,反抗意识,民族意识,宗教意识。文学意识按其表现可分为三类,即情的文学论、功利主义的文学论、恒常的文学论。以《无情》等作品为代表的作品反映了李光诛近代意识的自觉,社会意识的觉醒;以《土》等作品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李光诛艺术处理的成绩:善于营构个人和个人之间的三角关系的葛藤,还有形成了作品的全体的希望(欲求)一葛藤一挫折一救济葛缓的二元的构造。 对文学的美学特征,鲁迅和李光诛两个人都有相当的自觉。鲁迅的一生,在文艺方面取得了成绩是巨大的,特别是最后十年,可以说是晚霞灿烂。鲁迅的作品完美、积累着优秀文化遗产的精华,他的创作总是把深刻地思想内容和熟练的艺术技巧结合起来,构成具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品,我们发依然愿意用现实主义这样的词汇指称鲁迅的作品及其美学追求。 第三章,两个作家受到的外国文学的比较。鲁迅译介外国文学的态度很明确,侧重于译介外国的科学小说,尤其是介绍被压迫、被录削的弱小国家人民的文学作品。鲁迅四译外国文学是从留学日本时期开始的,还有他受到尼采的影响也是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但是,鲁迅研究人性问题的目的和尼采的人种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鲁迅对于“进化”的概念,是站在达尔文主义的立场。鲁迅和达尔文在许多地方都很相同的。比如他们全是从精密的研究事实出发,比如对于人类的爱。鲁迅与俄罗斯文学的密切关系,是和他的文学活动相始终的。迅翻译俄罗斯和苏联文学,用去的时间就大概占去了他全部文学工作时间的四分之一。 韩国近代文学形成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国文学的翻译。我们列举出几个表格来说明这个问题。 东京修学时代,李光泳接触了日本和西方国家的文学,还受到了一些西方思想的影响。最吸引了他的是马太福音5-7章以及Tolst山的基督教的宗教思想。 第四章,目前对他们的研究进展与发展。 两位作家都给我们深刻的影响,现在他们的精神仍然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