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白派是美国20世纪影响巨大的诗歌流派,西尔维亚·普拉斯是代表性诗人之一。她短暂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与英国桂冠诗人特德·休斯的婚恋与爱恨更被看做一桩公案。她的自白诗,以敢于涉足隐私、情感真率直露、具有反抗精神受到推崇。论文将研究范围由她后期成熟的自白诗扩大到她的全部诗歌整体,以休斯编定的《普拉斯诗选》为考察蓝本,试图从创作心理的角度对其诗歌作品进行分析,以构建普拉斯诗歌创作与诗人的心理机制之间有机的逻辑联系,勾勒出诗人主体、客观世界与诗歌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总结普拉斯创作心理的规律性特征。论文以时间为轴进行纵向考察,结合具体的文本细读,将普拉斯的诗歌创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巨像”积累阶段,“渡水”过渡阶段,“爱丽尔”高峰阶段。她的早期诗歌温婉而充满爱意,注重外在形式,发展到后期时的直白袒露、自由不羁有一个过程。其诗歌虽然有对个人生活的反映和再现,但又远远超出了这一层面,她已经在诗歌中着力表现个人的心理世界和潜意识领域。由于自我意识与女性意识与现实处境存在着冲突与矛盾,导致了普拉斯的焦虑和自杀冲动。同时,作品本身作为主体,它意欲进入文学史的内在要求又反过来要求她去体验极端,亲近死亡,从而导致了诗人的命运悲剧。具体的论述分析分为四章:第一章是普拉斯的诗歌作品与诗人现实生活的关系研究。试图在诗人的现实生活中找到诗的客观对应,探讨诗人的生活为创作本身提供了怎样的素材,诗人是如何选择和处理这些素材的。在考察普拉斯诗歌的基本主题和题材与“客观原型”对应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移情”理论,提出普拉斯创作构思方式经历了由开放式的“物移我情”到专一性的“我情注物”的变迁,并重点分析了诗歌中独特的意象。第二章是普拉斯的诗歌作品与诗人心理和潜意识的关系研究。即诗人构思“移情”的同时注入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诗人对生活的再现因此变成一种主动的行为,并由此上升到表现的层次。这部分重点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精神分析,深入诗人的意识和潜意识领域,运用弗洛伊德的“厄勒克特拉情结”和创作疏泄压抑的理论,读解出普拉斯创作的秘密:自白诗是她用来纾解内心矛盾和压抑的艺术化途径。第三章是普拉斯诗歌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个人意识、女性意识与现实处境的冲突研究。试图从作品入手,揭示出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诗人内心矛盾。即个人意识要求的主体的觉醒与女性社会身份所导致的屈从地位,两者的矛盾不可调合导致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绝望,并将她推至崩溃边缘。这一部分还将重点阐述普拉斯在诗歌中如何对父权制度提出了挑战,并由此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质的女性文体。第四章是普拉斯诗歌作品中的死亡意识研究。矛盾的不可调和导致诗人的焦虑,焦虑也激发了诗人的创造力。同时,由于“影响的焦虑”,普拉斯在英语诗歌传统中已经找不到现成的表达方式,因此在痛苦中生发出一种认识,即写作的使命就在于:建构一种新的言语方式、一个新的象征体系来表达个人对这个荒诞的异化世界的理解。这样写作也真正成为了主体,它不断对普拉斯提出超越的新要求,最终对诗人的生命造成了伤害甚至毁灭。以上的四个方面构成递进关系,论文从这四个层面分析诗人的诗歌作品,试图找出作品与客观世界,与心理和潜意识,与个人意识、女性意识和死亡意识的对应关系,也要从中发现诗人创作心理的艺术规律。当把一首诗或诗人的诗歌总体当作一个有机体来看待时,它的生长成形必然受到诗人的心理影响,在诸种心理要素的共同作用下,普拉斯的诗歌也成长为了女性诗歌园地中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