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本质上是文化的传承与习得,传统教育的复构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我国乡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其传统教育是乡村文化的核心,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发挥着特殊的功效。传统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决定了传统教育的目的,即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乡民和维持乡村社会的融洽。但是,时代的发展推动着乡村社会的变迁,经济全球化打破了我国传统乡村社会封闭保守的局面,随之而来的是,乡村社会与城镇联系日益紧密,乡村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逐渐被现代文化所替代,传统教育的功能也渐渐被弱化。在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吁声渐长,为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与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兴盛,必须传承乡村传统文化,而传统教育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又是传统文化的传递者,因此传承传统教育,使乡村传统教育既保持本色又能融入现代化进程,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本文以江西省乐安县流坑村为田野调查个案,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研究乡村传统教育。通过对流坑乡村传统家庭教育、传统学校教育、传统社会教育与实况的调查,分析其中的变化及其原因。本文认为乡村传统教育具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并从内容、形式、主体三个方面思考,构建传统教育的对策。文章结构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交代了本文研究的依据、目的、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主要梳理了乡村社会变迁的轨迹,从乡村社会的历史演变到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第三章主要阐述乡村传统教育的形式及内容,以流坑古村为例。第四章总结乡村传统教育的合理性与保守性,当代教育的有效性与局限性,通过比较总结出社会变迁对乡村传统教育的影响。第五章基于传统教育受到当代文化冲击的事实,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本文以江西省乐安县流坑村为田野调查个案,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研究乡村传统教育。通过对流坑乡村传统家庭教育、传统学校教育、传统社会教育与实况的调查,分析其中的变化及其原因。本文认为乡村传统教育具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并从内容、形式、主体三个方面思考,构建传统教育的对策。文章结构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交代了本文研究的依据、目的、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主要梳理了乡村社会变迁的轨迹,从乡村社会的历史演变到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第三章主要阐述乡村传统教育的形式及内容,以流坑古村为例。第四章总结乡村传统教育的合理性与保守性,当代教育的有效性与局限性,通过比较总结出社会变迁对乡村传统教育的影响。第五章基于传统教育受到当代文化冲击的事实,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