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综合性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主力军,为我国工业国防事业培养了大批的工程技术人才。伴随着现代工程大型化、社会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地方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工程人才出现了实践性不足、创新能力缺乏以及综合素养欠缺等方面的问题。地方综合大学采用的传统的专业式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渐不适应未来工程发展需求,无法满足未来工程人才的素质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应利用自身的多学科及特色优势,培养宽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工程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工程教育的育人要求。 本论文在现代工程理念的视角下研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对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要素分析,系统地改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系统工程的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的理论来分析借鉴国外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果,并梳理我国综合型大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沿革及问题,以此来探讨我国地方综合型大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和途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校工程人才培养仍是传统的专才式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忽视创新,重专业轻人文,要改变这些弊端需要对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要素模式进行有的放矢地改革,即对目标模式、体制模式、过程模式进行系统地改革设计。因此本文通过国外经验借鉴,结合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工程人才培养的具体情况,试图构建一种综合一体化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以改革传统的专才式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综合性大学需要坚持以系统性、特色性、持续性三原则,对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多个要素进行优化整合。首先需要更新工程教育理念,根据高校定位明确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能力要求,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进行优化整合,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采取人性化、柔性的管理方式,运用问题导向式、启发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国际工程人才合作办学、整合丰富校园资源,以改善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构建综合一体化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涉及多个利益相关主体参与的动态过程,因此需要建立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共同合作机制。通过多方主体参与,结合不同培养目标,地方综合性大学多方位多途径地对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性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