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和导师于2003年至2005年对贵州红水河沟谷残存季雨林蕨类植物分三次共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野外考察,其目的是为了在广西龙滩电站蓄水前,评估该区蕨类植物多样性现状,为其多样性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残存季雨林区域蕨类多样性研究结果:①通过对采自该区的近500份蕨类标本的鉴定,结合其他文献的记载,初步统计出该区共有蕨类30科67属178种,其中罗甸卷柏SelaginellaluodianensisP.S.WangetH.Y.Gao为新种(待发表),海南团扇蕨GonocormusaustzalisChing、细羽凤尾蕨PterissplendidaChingexChingetS.H.Wuvar.LongilineazisChingetS.H.Wu为贵州新记录。②该区蕨类植物的区系成分包含世界广布成分、热带成分、热带亚热带成分、温带成分、东亚成分、中国特有成分6个成分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频率达59.5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系组成与深圳南山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最为相似。
残存季雨林群落蕨类多样性研究结果:①在贵州红水河沟谷残存季雨林所调查的7个群落58个5m×5m样方中,共调查到蕨类物种40种,分属16科,24属;样方内蕨类个体总数为6288株,样方范围内的蕨类物种密度为1种/36.25m2或0.03种/m2,蕨类个体密度为1株/0.23m2或4.34株/m2。②样方范围内的蕨类物种多样性数据为:多度6288,丰富度40,Margalef物种多度指数(Dmg)4.46,Menhinick物种多度指数(Dm)为0.50,物种丰度指数(Dri)为10.27,优势度指数(Simpson指数Dsi)为0.91,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H)3.91,均匀度指数Jgi0.93。③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B多样性指数以灌丛群落间的最大,而次生林群落间的则相对较小。④对不同群落下蕨类物种的B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本区群落蕨类B多样性的形成与变化是人类因素、群落因素以及蕨类物种自身的适应性等综合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