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分析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泥质沉积物的物质组成与来源,阐明其形成与演化历史,并从其形成的背景机制出发,初步揭示其中蕴含的高分辨率东亚季风演化记录和中国(特别是长江流域)古气候变化历史,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论文初步分析研究区沉积物的粒度组分、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组成,指出了它们亲长江沉积物的特性;并用元素之间的相关分析、判别函数等方法进行物源识别,判别出近10ka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泥质沉积区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为长江。
论文对位于该泥质沉积区的沉积物进行沉积环境分析,通过计算粒级—标准偏差获得了对沉积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粒度组分,并就获得的粒度组分与端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揭示出泥质沉积物是东海闽浙沿岸流以悬移方式搬运的产物。进一步的岩芯沉积相和年龄地层剖面分析表明,在~8ka B.P.研究区物质沉积空间和物源供给条件充分,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沉积体系开始形成。随着海平面持续上升到其最大值后,~7kaB.P.东海沿岸流开始影响研究区,同时搬运大量陆源碎屑物质入海。自此,大规模的泥质沉积体初具规模。
论文将闽浙沿岸泥质沉积物与东亚季风和中国(特别是长江流域)古气候联系起来,通过MD06—3040孔岩芯沉积物,在东海内陆架上建立了高分辨率的粒度、Hm/Gt、CIA序列,并进行近10 ka以来高分辨率的东亚季风和中国(特别是长江流域)古气候变化的研究得出:10 ka来高分辨率的东亚季风和长江流域的古气候经历(10~8.2 ka B.P.)干—(8.2~3.4 ka B.P.)湿—(3.4~1.5 ka B.P.)干—(1.5 kaB.P.以来)湿4个阶段的演化。这种变化可能由于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变迁,即当东亚冬季风减弱时,夏季风增强,相应的降雨则增加,反之亦然,从而引起流域内化学风化作用加强或减弱。8.2 ka B.P.冷事件、1.5-2 ka BP左右的年平均温度低值事件在该孔岩芯沉积物中也有所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