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空肠弯曲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形态学变化目的:观察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ejuni,Cj)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将实验室保存的空肠弯曲菌菌株于不同培养方式、不同培养条件下培养,分时间点进行革兰染色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1将状态生长良好的革兰阴性杆菌C.jejuni-Lichang菌株(哥伦比亚血平板培养基)放置在有氧培养条件下,约14小时时开始出现球菌,约30小时几乎全部为球菌;放置在微需氧培养条件下,约24小时时开始出现球菌,约48小时仍可见少量杆菌;2放入布氏肉汤培养,在微需氧环境下培养,在84小时后仍可见革兰阴性杆菌;3有氧环境下变化为革兰阴性球菌的C.jejuni-Lichang菌株重新传代放回最适生长的微需氧环境,其形态又可恢复为革兰阴性杆菌。结论:1空肠弯曲菌从微氧条件下到有氧条件下培养,其形态可从杆状改变为球形,且与持续微需氧条件下培养相比其形态改变时间早;2C.jejuni-Lichang在有氧环境下培养84小时后,再转入微氧环境下时,细菌仍可继续生长;3营养条件和供氧状态是影响空肠弯曲菌形态改变的重要因素。第二部分空肠弯曲菌致GBS小鼠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感染C57bl/6小鼠的吉兰-巴雷综合症(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模型,初步探讨以空肠弯曲菌为感染源引起继发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模式,为研究GBS的发病机制、其病理生理及空肠弯曲菌的生长特性、感染特性奠定研究模型基础。方法:1以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患者分离培养空肠弯曲菌,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鉴定为空肠弯曲菌菌株,并经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鉴定血清型为PENO19型。用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于42℃,5%O2、10%CO2、85%N2培养空肠弯曲菌;2采用3种免疫抗原方式进行造模,即MOG35-55与完全弗氏佐剂混合后腹腔注射(A组)、MOG35-55稀释液与空肠弯曲菌菌液及完全弗氏佐剂混合后皮下多点注射(B组)、MOG35-55与完全弗氏佐剂及空肠弯曲菌菌液灌喂(C组);3采用不同浓度的空肠弯曲菌及完全弗氏佐剂混合后皮下多点注射;4自造模起观察小鼠临床症状,包括肢体活动、肌力、精神状态等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5取肢体运动障碍的小鼠取其坐骨神经及臂丛神经分支进行HE染色。结果:1不同免疫方式:A组2只小鼠在免疫后1213天出现肢体瘫痪等临床症状;B组2只小鼠在免疫后14-15天开始出现软瘫等临床症状;C组免疫5天后,1只小鼠死亡,1只小鼠完全瘫痪,解剖均可见双侧颈部有血凝块,考虑为灌胃损伤,感染致死。2只小鼠于灌胃后5-7天出现精神差,活动减少,13-15天出现肢体瘫痪等临床症状;对照组小鼠则状态良好,未见明显异常。2不同浓度:高浓度组在免疫后的11-14天,6只小鼠均出现肢体瘫痪等临床症状;中浓度组免疫后14-17天4只小鼠陆续出现肢体瘫痪临床症状;低浓度组免疫后16天1只小鼠出现肢体瘫痪临床症状;佐剂组6只小鼠均未见肢体无力瘫痪等症状。3神经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轴索萎缩,未见明显神经脱髓鞘改变。初步诊断为急性轴索性神经病。结论:1空肠弯曲菌感染小鼠后可致急性周围神经病;2C57BL/6小鼠可作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模型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