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骨折,发病率在急诊骨折病人中较高,且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多见,随着当今社会的日益发展,人群的老龄化趋大,其发生率也逐步上升。同时,桡骨远端骨折大多合并有周围的软组织肿胀及疼痛,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则会影响骨折的治疗效果,本课题采用手法复位、外敷青鹏膏、石膏夹板外固定、三期功能康复锻炼及饮食调节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通过观察并记录患肢肿胀消退、自觉疼痛缓解、皮下淤血消散的情况进行对比,为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提供可靠的临床指导建议和应用依据。方法:本研究依据病例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从2010年6月至2011年2月,治疗并记录了来自武汉市第一医院骨科门诊的43例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所有骨折患者按照骨折位移类型和AO分型分为伸直型骨折、屈曲型骨折以及A2型骨折、A3型骨折、C1型骨折,治疗组33例接受手法复位、外敷青鹏膏、石膏夹板外固定、三期功能康复锻炼及饮食调节的治疗方案,对照组10例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夹板外固定、三期功能康复锻炼及饮食调节的治疗方案,疗程均为6周。分别从患肢肿胀消退、自觉疼痛缓解、皮下淤血消散及皮肤感觉改变的情况,进行对比,对治疗后的综合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判定。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比较t检验,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综合疗效:治疗组治愈19例,好转9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84.85%;对照组治愈3例,好转3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60%。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肿胀疼痛消退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第一天的肿胀消退比例为45.45%,第二天为63.64%,第三天为90.91%;对照组在治疗后第一天的肿胀消退比例为20%,第二天为40%,第三天为60%。治疗组VAS评分在治疗后第三天为3.56±0.68,治疗后第五天为2.64±0.64;对照组VAS评分在治疗后第三天为6.86±0.78,治疗后第五天为5.50±0.48。治疗组的肿胀疼痛消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皮下淤血消散比较:在第三天,治疗组观察到的皮下淤血数量占26.47%,其中紫癜比例较大,对照组观察到的皮下淤血数量占50%,其中瘀点比例较大;第五天,治疗组观察到的皮下淤血数量占14.71%,其中瘀斑、紫癜较前比例有所下降,对照组观察到的皮下淤血数量占40%,其中瘀点较前比例有所下降,而瘀斑较前比例有所升高;第七天,治疗组观察到的皮下淤血数量占2.94%,其中瘀斑、紫癜、瘀点比例都明显下降,对照组观察到的皮下淤血数量占30%,其中瘀斑比例下降,而紫癜、瘀点比例无变化。通过三阶段的皮下淤血观察记录,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在散瘀的效果上有明显的疗效(P<0.05),尤其是在瘀点及紫癜的消除作用上。结论:运用手法复位、外敷青鹏膏、石膏夹板外固定、三期功能康复锻炼及饮食调节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很好的起到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此法较为简便,很好的利用了中西医结合的优点,为确实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