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人工土壤为介质并以蚯蚓作为土壤环境的指示动物,进行了铜与砷单一污染对蚯蚓本身、溶酶体以及参与防御反应体腔细胞的影响,从个体以及细胞水平对重金属的环境安全性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瑞氏染色的方法对蚯蚓的体腔细胞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蚯蚓的体腔细胞分为四类:组织黄细胞、嗜中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同时,尝试了用不同的方法提取蚯蚓体腔细胞,其中超声波法得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可达到2.03×10<6>个,但是细胞存活率很低;纤维针法得到的细胞成活率最高,可达到80.5%,但是细胞数量最少;电压刺激的方法简单快捷,是最常用的方法。
2.溶酶体作为生物标记物,利用铜与砷单一污染对蚯蚓进行诱导。正常条件下,中性红保持时间平均为94.3分钟。研究结果表明:诱导后,蚯蚓的生长率明显下降。中性红保持时间也缩短,而且当铜为800mg/Kg时,诱导14天后,甚至会降到0。中性红保持时间同重金属的浓度大小以及诱导时间密切相关。
3.对照中,体腔细胞吸收的结晶紫与中性红量分别为4.29微克与1.53微克。重金属作用后,蚯蚓体腔细胞的活性受到抑制,胞饮结晶紫与中性红的量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少,体腔细胞总数也受到重金属的影响,单位重量的细胞数目也逐渐减少。但是砷为10mg/kg时,诱导14天后,单位重量的细胞数量反而增加。这也说明,蚯蚓对重金属污染有一定的忍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