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腺癌MRI动态增强扫描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瘀证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及后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自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乳腺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33例患者进行分析。全部为女性,年龄32-69岁,中位年龄51岁。术前对所有患者行血瘀状态评分。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进行切除及病理检查证实。标本送本院病理科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VEGF表达。病例均进行了MRI平扫检查以及DCE-MRI检查。应用Siemens Avanto 1.5T磁共振扫描仪,本研究观察分析病变增强后札流动力学特点,包括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早期增强率,将TIC分为3型:I型为渐增型:II型为平台型:III型为流出型。在工作站进行图像分析,观察病变平扫的形态,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绘制时间-信号曲线,计算增强后1min的增强率。根据病变的形态特征、早期增强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采用评分法对病变性质进行判断。统计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瘀证间有无相关性。结果:33例乳腺癌患者,VEGF阳性率及强阳性率的肿块在MRI动态增强扫描下,多表现为边缘不整,有分叶和毛刺,内部信号不均;有分叶和毛刺肿块组、有边缘强化组VEGF阳性率分别高于无毛刺肿块组、无边缘强化组;强化不均匀组VEGF强阳性率(+++)明显高于强化均匀组;TIC(Ⅰ-Ⅲ)型曲线组与VEGF阳性率呈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每分钟流出百分率)与VEGF表达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癌血瘀证组和非血瘀征组肿块形态学表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血瘀证组和非血瘀征组肿块均出现明显强化,血瘀证较之冲任失调与肝郁痰凝证型间比较,起始增强时问还是达峰时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MRI动态增强扫描与VEGF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一定规律可循,VEGF强阳性在DCE-MRI上TIC曲线多为III型,这些规律有助于指导临床,可作为乳腺癌分型诊断并治疗的参考依据之一。乳腺癌患者血瘀证与MRI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分析提示,证型分级与形态学及增强曲线间无统计学相关性。动态增强扫描能为病灶提供有价值、丰富的诊断信息,有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