桅杆结构风振响应及混沌振动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桅杆结构使役期内的控制荷载是水平风荷载.由于风激励时间历程的复杂性,应用概率的研究方法开始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即通过构造或直接求出结构风振响应的概率密度函数(PDF),并据此对响应的范围和分布、结构和构件的可靠性以及风振疲劳累积损伤等进行估计.因此,风激励下桅杆结构响应概率密度分布的研究至关重要.该文首先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建立了桅杆的非线性动力模型,通过风荷载的时程模拟,运用Monte Carlo方法结合算例对桅杆结构的非线性风振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位移响应的均值和标准偏差随纤绳预拉力和风速变化,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基于桅杆动力模型的线性化处理,该文对Gauss风荷载模型下桅杆的风振响应进行了分析,通过线性化模型的频响函数矩阵和风荷载的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um Density,PSD)函数矩阵求出响应的功率谱密度函数,由此可以唯一确定响应Gauss分布的参数.为了进一步考虑脉动风速平方项对结构响应的影响,该文推导了风荷载的自谱密度和重谱密度函数表达式,通过求出响应的二、三阶矩,基于非Gauss概率密度的Gram-Charlier渐进展式来确定响应的一维概率密度.对桅杆的非线性风振响应的分析,该文通过空间多维脉动风速的过滤白噪声生成,将桅杆的非线性状态方程扩阶成Ito方程的形式,并在时域和状态空间内将其离散,然后基于Markov过程理论和Chapman-Kolmogorov-Smoluchowski方程,运用路径积分(PathIntegralSolution,PIS)推导了该方程响应状态矢量概率密度函数的形式解.算例分析表明,与线性化分析方法相比,这一方法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结构非线性对响应性质的影响.作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耦合体系,桅杆可能因为受到微小外界环境因素如噪声、扰动等的影响而产生混沌振动.该文基于风荷载的随机时程模拟,利用微小白噪声进行摄动,把桅杆的动力方程转变为Ito随机方程的形式,通过路径积分求出响应状态矢量的概率密度函数,结合其在位移平面、相平面上投影特征的变化以及概率分岔特征,对桅杆的混沌振动进行研究.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周期性激励下桅杆的混沌振动分析,更能方便地应用于随机激励的情形,避免了时域内大量样本的数值模拟或对状态方程扩阶带来的计算复杂程度的增加,具有概念清晰、直观和整体把握性好等优点.最后,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TJ-2边界层风洞进行了桅杆模型风洞试验研究,测试了桅杆的自振特性,包括自振频率、阻尼比、纤绳初拉力的影响,以及紊流场中桅杆的动力响应及其频谱特性,并对桅杆的动力稳定及混沌现象进行了研究.
其他文献
将适量聚丙烯纤维加入砼中,可使得普通砼的物理力学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砼的抗压、抗拉和弹性模量等性能都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从而使普通砼的性能得以充分发挥。本文通过对掺
基坑工程是岩土工程中一直在发展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如何保证开挖过程中基坑的稳定性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环梁内支撑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支护类型,凭借自身独有的
该文根据强夯法加固地基时夯击点周边土体存在局部大变形现象,运用非线性有限元理论,推导出弹塑性大变形瞬态动力有限元方程矩阵形式表达式.采用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程序计算
由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东洲钢纤维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究,提出了上下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路面。该路面是在普通混凝土路面板的底部和顶部一定厚度内撒布一定量的钢纤维铺筑而
目前,人们已普遍认识到许多工程结构系统具有不确定的因素。结构可靠度就是研究结构在各种随机因素作用下的安全问题。应用可靠性解决结构的强度、刚度、疲劳等在理论上和应用
考虑到ER/MR阻尼器力学模型上的相似性和现有的试验条件,该文首先采用ER阻尼器进行斜拉索振动的被动控制研究.在试验室中,建立了一根12米长的模型索,并进行了斜拉索的自身振
扩底灌注桩和后注浆灌注桩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结构。但是,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二者各自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本文基于这两种桩型各自的优缺点,在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讨论了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阐明了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上部结构——地基——基础体系的一般步骤和主要过程;2.建立同一基础
柱作为整个结构的承重构件,是结构是否安全的关键,其中矩形柱是最为常见的。由于结构的存在环境,钢筋混凝土往往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耐久性方面的问题,其中,钢筋锈蚀是最常见
该文首先总结了基坑工程的研究现状,阐述了SMW工法施工的一般流程,以及作为SMW重要组成部分的水泥土的工程性质,根据水泥土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模型试验的研究成果,建立了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