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ianyi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基层政府建设成为当下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其中,基层政府体制机制的建设作为我国政治与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换言之,如何加强基层政府的体制机制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进程。总结近些年我国频发的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经验教训,可发现其与基层政府回应力不足或有效回应体制机制缺失存在密切关联,也就是说,回应机制未能很好、有效地在我国基层政府的政务工作中运行。进一步追究可以发现更深层次的原因,即基层政府回应力不足是导致群体性事件升温、群众上访增多、政府公信力和服务型政府形象下降等问题出现的重要的、直接性原因,而回应力不足问题的根源又可追溯到我国基层政府尚未形成完备的回应力测评体系,进而无法有效提高回应力水平。在此背景和逻辑下,建立健全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具有衡量回应能力和回应效果,体现政府责任和服务水平、提升公民参与意识和能力等重要功能和意义。从规范意义上来说,构建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应包括构成要素、构建原则、内容设计、过程步骤等四大基本内容。构成要素主要由回应力测评主体、回应力测评客体、回应力测评目标、回应力测评指标、回应力测评标准、回应力测评方法等六方面构成。回应力构建过程在总体上应遵循整体性、科学性、可测性和可控性原则,并体现政府回应的主动性、有效性及导向性。规范的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内容设计的核心在于测评指标、测评标准、测评方法等三个方面,其构建的过程包括测评方案的设计、方案的实施、测评报告与总结等。然而,在构建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的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许多障碍,不仅有来自主体认识的障碍、主体能力的障碍、测评本身的障碍,还有来自回应力测评条件方面的障碍。要克服这些障碍,顺利推进回应力测评体系的构建,应分别从理念层面提高对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工作重要性的观念认识,从制度层面实现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的制度化,从机制层面引入参与、对话、协商、监督机制,从技术层面建立回应力测评的信息网络和支持系统。
其他文献
政府公信力的强弱对其能否健康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与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密切相关。如果政府公信力较强,那么在进行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就能够减少很大的阻力,社会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