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近几十年来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并且“家庭化”趋势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学习和生活。他们在城市中的适应状况不仅对儿童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更关乎社会的安定和谐,然而许多儿童从农村进入城市后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因此会导致各种问题行为的出现。同时,在诸多对儿童产生影响的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本研究在Patterson(1989)的强制理论基础下,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通过追踪的方法,采用青少年自评量表(YSR)、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上海四所中学的6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两次测查中,追踪得到的有效问卷共514份。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及相关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了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状况以及发展与变化情况,并比较了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在两个变量上的差异。最后,通过交叉滞后分析的方法检验了流动儿童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互作用关系模型。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儿童的内外化问题行为都存在一定的相对稳定性,与内化问题行为相比,外化的问题行为是更加稳定的。同时稳定中也存在一定的变化,表现为随年龄增长内外化问题行为均有所下降。(2)父母的控制、温暖、拒绝惩罚均能影响流动儿童的内化问题行为,而在外化问题行为上,只有父母控制对其有较大的影响;城市儿童中,只有父母温暖可以影响儿童此后的内化问题行为,而在外化问题行为上,父母的三种教养方式均未起到明显的作用。同时也显示出父母的几种教养行为对内化问题的影响较大,而对外化问题的影响则相对较小。(3)流动儿童的内化问题行为会影响父母此后的拒绝惩罚行为,而城市儿童的内化问题行为则会影响父母此后的温暖行为。(4)结合结论(2)与结论(3),我们认为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问题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同时,本研究中也发现相较于城市儿童,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与父母的教养行为之间的双向关系更加密切。本研究为揭示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现状,探索流动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互作用关系提供了实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