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家坪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的中东部,隶属延长集团公司子长采油厂。随着近年来可开发的新区块逐年减少,而老区块好的油层开采程度相对较高,剩下的是一些物性相对较差,砂体厚度较薄的油层。为了延长开采年限及长期稳产的需要,开发好这些较差、较薄的非主力油层,余家坪区长2地层沉积相和差薄油层的储层评价被提上了议程。
本次研究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已有勘探资料的基础上,以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指导,综合构造地层分析、地球物理学、地层学、储层沉积学、石油地质理论等多种理论和方法对地层进行对比和划分,分析了研究区长2期的沉积体系和沉积相类型及特征,恢复了沉积相和砂体展布规律,并在些基础上对储层的孔隙结构、成岩作用、物性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了目的层位差薄油层的储层分类情况。
通过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深入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的沉积体系发育特征,确定了研究区以河流沉积体系中的辫状河沉积为主,其河道砂体受沉积相展布的控制,均呈现北东-南西向带状展布,泛滥平原沉积则呈串珠状分布。
通过各种分析测试资料的分析,认为研究区长21和长22油层组砂岩类型均为长石砂岩,粒度以中-细粒为主,成分成熟度较低,分选性较好,磨圆主要为次棱角状,结构成熟度为中等。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隙和溶蚀粒间孔隙为主,溶蚀粒内孔隙和铸模孔隙含量较少;孔喉分布主要以分选性差的粗-中孔喉为主。研究区目的层经历了表生成岩阶段、早成岩阶段A期、早成岩阶段B期和中成岩阶段A期四个阶段,以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为主,偶见交代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造成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它们造成的平均孔隙度丧失率分别为14%~26%,平均23.8%、6%~14%,平均9.1%;胶结物中粘土矿物和碳酸盐胶结是物性变差的主要胶结物。溶解作用是储层物性得以改善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进入中成岩阶段后。
本次研究以上述分析为基础,主要从测井解释的物性入手,依据前人研究成果,对研究区目的层储层进行了综合研究,将长22储层分为Ⅰa、Ⅱa、Ⅱb和Ⅲa四类储层,主要为Ⅱa、Ⅱb和Ⅲa类储层;长21储层分为Ⅰb、Ⅱa、Ⅱb和Ⅲa四类储层,主要为Ⅱa、Ⅱb和Ⅲa类储层。
本次研究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已有勘探资料的基础上,以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指导,综合构造地层分析、地球物理学、地层学、储层沉积学、石油地质理论等多种理论和方法对地层进行对比和划分,分析了研究区长2期的沉积体系和沉积相类型及特征,恢复了沉积相和砂体展布规律,并在些基础上对储层的孔隙结构、成岩作用、物性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了目的层位差薄油层的储层分类情况。
通过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深入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的沉积体系发育特征,确定了研究区以河流沉积体系中的辫状河沉积为主,其河道砂体受沉积相展布的控制,均呈现北东-南西向带状展布,泛滥平原沉积则呈串珠状分布。
通过各种分析测试资料的分析,认为研究区长21和长22油层组砂岩类型均为长石砂岩,粒度以中-细粒为主,成分成熟度较低,分选性较好,磨圆主要为次棱角状,结构成熟度为中等。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隙和溶蚀粒间孔隙为主,溶蚀粒内孔隙和铸模孔隙含量较少;孔喉分布主要以分选性差的粗-中孔喉为主。研究区目的层经历了表生成岩阶段、早成岩阶段A期、早成岩阶段B期和中成岩阶段A期四个阶段,以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为主,偶见交代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造成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它们造成的平均孔隙度丧失率分别为14%~26%,平均23.8%、6%~14%,平均9.1%;胶结物中粘土矿物和碳酸盐胶结是物性变差的主要胶结物。溶解作用是储层物性得以改善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进入中成岩阶段后。
本次研究以上述分析为基础,主要从测井解释的物性入手,依据前人研究成果,对研究区目的层储层进行了综合研究,将长22储层分为Ⅰa、Ⅱa、Ⅱb和Ⅲa四类储层,主要为Ⅱa、Ⅱb和Ⅲa类储层;长21储层分为Ⅰb、Ⅱa、Ⅱb和Ⅲa四类储层,主要为Ⅱa、Ⅱb和Ⅲa类储层。